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

主讲人:王殿军 清华附中校长

整理自第十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演讲主题《重塑评价系统,回归教育本质

我一直是非常赞同个观点,就是家庭也是学校,而且是孩子所上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老师,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在清华附中担任校长的十多年时间,我深深的感觉到,如果一个孩子有比较严重问题,我们深入追踪就会发现,家庭和父母具有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我特别希望,借这次论坛的机会,尽我自己的能力,引起更多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我的教育同行们一起交流思考。

教育只关注分数,是远远不够

我们要重视教育,尤其是关注升学,因为没有分数我们就不能够进入理想中的学校,但是只有分数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升学体系没有分数肯定是不行的,没有了分数,该如何决定谁上什么学校?这社会的公平谁来保证?

只有分数是很危险的,容易导致我们的教育系统、社会教育观念发生一些不太理想的状况

我坚信,仅仅看分数来选人评人,是不太科学合理的,我们可以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来弥补这种教育,给孩子的培养和教学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不正确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但我们不能把教育,建立在学校、老师、家长的一种情怀上,必须用制度和方法引导。

如果这么做,那么我们的评价体系就需要改革

我们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评价。

评价就像一个指挥棒,指到哪里我们教育就走到哪里,它指向什么能力,我们就发展什么样的能力。

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和探索,大家已经看到了现在教育的状况,人才培养的被动局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改变教育的评价体系,不要让分数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我不是说不要分数,分数永远要,不检验分数我们不知道他到底学得怎么样。

但分数仅此而已,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有能力,是不是有才干,是不是有才华的唯一一个标准。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到今天,让有的家长都很揪心,都很焦心,都很焦虑,总担心自己起跑线上输掉,在跑的途中掉队,方向跑错了跑偏了,因为教育和孩子的成长是唯一一个不可重来的过程,一旦选择错误就非常的危险。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教育?

你可以说,为了上幼儿园,将来上个好小学,然后一直上下去。但上学就那么二三十年,不可能一辈子上学,迟早是要走入社会,从事某个行业。到那个时候有谁还会问你当年某年某月某一次考试你考了多少分,多少名呢?

那么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人生成长中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喜欢唱陕北民歌,到清华的时候,很快进入了清华大学教工合唱团

每周我坚持打两次到一次篮球,跟年轻老师在一起打全场。民乐的乐器也几乎都会玩。

我其实来自农村学校,因为我的老师观念正确,才真的做到了全面发展。

当人全面发展,素质能力强的时候,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止境,成长空间就会很大。

大家都想说,王校长能不能告诉我几个招法,让我的孩子回去多考几分。

我没有这个招,我只能让你孩子比别人更有能力,更有创造性,更会思考,更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考试问题就解决考试问题,遇到日常生活问题就解决生活问题。

所以,教育的任务,我一开始就说了,就是培养能力,用能力解决问题是一条路。

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是重塑评价体系

我们祖先发明的因材施教,所以我们努力课改、考试改革、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各种教育创新理念,我们都想在中国实现。

但我们的教育并没出现特别好的局面,让大家高兴快乐的学习、发展,最后让一些人脱颖而出,每个人都各得其所,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然后享受这个教育,享受成长。

问题出在哪儿?我认为问题就出在评价上。

大家看看教育,幼儿园待几年,完了上小学,上哪个小学,划片、摇号

幼儿园、小学,培养完了以后,这个过程怎么样,总要有个评价,最后的选拔,就是依据评价的结果。

初中毕业,根据你的中考决定你上什么高中。高中毕业决定你上什么大学,都是要选拔评价的。

培养过程一般都是要迎合评价方案,如果评价方式不对,那培养过程一定出问题。

所以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把评价指挥棒改好。

现在的指挥棒就是分数,所以,家长、培训机构、老师、学校,都朝着这个分数的方向前进。

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怎么说一个孩子是好孩子

这孩子好得很,考试第一名,第一名就一定是好孩子吗?

这个不一定,我们评价一个人绝对不能只看分数。

现行教育评价确实导致了我们教育有点偏离正确的轨道。

有一次采访,记者问我:王校长你是一个大学教授,你来到清华附中之后,这两年附中发展还挺好,你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怎么成绩提高这么快?

我说我就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项措施就是抓体育,第二项措施抓科技

他说第三项该抓成绩了吧?不抓,抓艺术

他们说你这不可能,你开玩笑,你肯定有什么绝活舍不得跟我们说,留着自己用。

真是这样,因为所有的老师、家长,整个氛围都把孩子往成绩、分数、考试那个方向赶,如果我也加入这个队伍,那孩子们真的就只能往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做不到全面发展。

所以必须有一个人朝另一个方向拉,这样我们才能平衡。

你去看看清华附中,科技、艺术、体育,有多少的课程、多少社团,孩子们有多少人参与。

也许他们难以理解,校长怎么不帮我们抓成绩,但实际上这个道理就是,我不认为只抓成绩,成绩就能上去。

就拿高考来讲,在清华附中分数最高的一群人不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的人,而是一天到晚在科技实验室里泡项目,跟老师一块研究学习的人。

他学习花的时间少了,但是他学习有了动力,有了兴趣,人变得聪明了,解决问题能力强了,在考试的时候,顺便去考,考完接着去做自己喜欢的项目。

而且他也知道知识是非常有用的,知识真正学懂了,才能够用来解决问题,只背一些概念,那是不行的。

我知道有些东西是可以捷径的,但是走完捷径之后,我们其实错过了欣赏风景的机会。

教育就是这样,有些漫长的过程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

重塑教育评价系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最急迫的问题。

一定要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去滋养我们孩子的智慧,让孩子变聪明,变得有能力,用能力和智慧来一切问题,不是死记硬背的,这个绝对是靠不住。

评价是撬动中国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的一个支点,如果这个高考制度、中考制度不改,评价制度不改,教育只能是一种呼唤,只能是一种期待,只能是一种梦想。

如果评价改了,那我们要干什么?

我们要像美国一样去全面评价,他们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它现在大学选高中生的办法要考虑高中生的许多许多因素学习成绩、所有科的成绩、大学选修课程的成绩,托福考试的成绩,平时的各种项目,个人自述,推荐性等等一大堆,二十多项因素。

再看一下人家即将推出的评价体系,你就知道,他们追求的目标已经和我们又不一样了。

它现在已经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全部记录下来,重点关注八种能力的发展。

跟我十年前要创立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真的思路是一模一样。

大家看看这都是他们要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我们自己孩子身上有没有,我们怎么样关注这些能力、培养这些能力。

这些能力培养起来之后,孩子分数绝对不会低。

真正决定他未来能走多高,走多远的不是那个分数,而是那个能力。

我是用我在清华附中13年的教学经历告诉你,绝对是能力为王,不是训练为王。

这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我们要改革评价,我们不仅仅用分数评人了,还要关注能力。

在清华附中,十年前我就开始研究,要在清华附中改变学生的评价。

我们利用大数据,把孩子全面发展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用这个数据发现他的潜力,发现他的兴趣和特长,发现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规划出他适合学习的专业方向,加强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也有一大堆的内容。

我们的理念跟美国不一样,美国侧重能力。我们通过行为过程培养能力。

这样评了之后,孩子们平时看到的是自己全面的情况和别人的差别,不仅仅是个分数排名。

未来,我们还要建立多维度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体系。

只有这样,我才能够让孩子们真的快乐健康的全面成长,才能真正迎来中国教育回归本质,中国才能够决胜未来,然后才能让我们拔尖创新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