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十七中走出体教融合创新路 学习踢球两不误

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在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和健康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1月30日,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的“走基层-青少年体育宣传采访活动”走进广西,到南宁北海等多地进行采访,了解各地体教融合进行的情况。

广西南宁十七中

广西南宁,有这样一支女子足球队,她们由广西足协和南宁十七中共同创建,走出了一条体教融合的创新之路。

南宁十七中,有30个初中班,12个小学班,总共2000多个孩子,其中75%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校长张焰介绍说不少学生自信心不强,一直想寻求解决办法

足球,在这时出现了。

2019年,广西足协想成立一支女足后备军,在跟张焰交流之后,双方一拍即合,足协配教练学校负责学习。

“足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可以带动氛围,需要团队合作,会的孩子可以上场踢,不会的孩子可以当啦啦队,对孩子们性格培养和融入集体会有非常大帮助。”

于是,球队在2019年正式组建,目前有25人,年龄段在U14、U13、U12之间。

受疫情影响,一年来只参加了今年10月在重庆举办的“星耀五洲”U16全国女足邀请赛,取得亚军,击败了大她们3岁的清华附中女足,最后输给了东道主重庆队

经过一年的磨练,队伍的实力得到巨大提升,同时球员们的文化学习也有保障,不少人学习成绩很不错。

“虽然我不是很懂足球,但我很喜欢这帮孩子,我是她们的球迷,我跟她们关系很好,有时候我还会给他们上一些心理辅导课。”

“当初我们开始做的时候,没想那么多,也没想过回报,就是想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平台,再让这些孩子以点带面,现在她们成学校里的小明星了,现在看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张焰感慨的说。

在体教融合这条路上,南宁十七中和广西足协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他们积极和教育部门沟通,在学校给这些女足球员开放学籍方面取得了突破,使得球队集中训练学习和生活有了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同时在训练、学习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也大胆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足协副主席庞东霞对此也颇有感触,“这一切都非常感谢体育局和教育部两个部门的顶层设计,张校长也做了非常大的贡献,承担了比较大的风险,大家放开一些利益,通力合作,才有了今天的这支女足。”

与传统运动队相比,这支女足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所优质中学做依托,学校和足协对小球员的文化学习高度重视,根据球员的特点,除正常的上课外,还专门安排老师给她们辅导、补课。目前几个球员学习在班级名列前茅。

广西足协为这支女足配备了高水平的教练团队,科学安排训练时间,保证每天有2小时的训练时间,周六周日则全天训练,不耽误小球员们文化课学习的同时,也保证了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实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出炉前,南宁十七中的不少工作都已经展开,而且成效显著

体育局为足协提供了专业教练和资金支持,学校再引入足协的专业教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接下来,广西足协也想复制南宁十九中女足的模式打造一支男足后备军,但可能不会像组建女队那样顺利,因为他们听说“搞男队烧钱烧得厉害”。

北海市海浪体育训练基地

广西北海,海浪体育训练基地,分别被中国足球协会、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命名为“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基地”、“中华少儿足球训练基地”。

北海海浪体育训练基地始建于1998年11月,是汇集体育训练、竞赛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由足球训练竞赛场地培训中心、接待中心三大部分组成,总投资1.19亿。

基地里有社会足球场地21块,其中11人制天然草坪13块、11人制人造草坪2块、7人制1块、5人制5块,还有员工宿舍等相关配套设施,拥有客房311间,910个床位,2个会议厅,4个餐厅(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

因为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怡人的气候,每年都有近180支运动队来这里训练,已经接待过全国各地运动队超过15万人次。

海浪基地还积极开展青少年足球冬夏令营,结合“体教融合”为青少年足球苗子提供交流的平台,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领导给予了这个模式非常高的评价,“北海市不等不靠,探索了一条有特色的青少年冬训之路,值得总结和推广。”

除了接待运动队的训练,海浪基地还大力支持校园足球的发展和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他们长期低收费为北海市青少年精英梯队10支球队共三百多名青少年足球梯队训练和竞赛提供场地支持,同时还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实现校企联办共建,摸索创新出一条校企双赢的道路。

海浪基地董事长王合娟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非常支持,“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我们的工作就能更好的开展,心里更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