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足 坚持赢得喝彩
核心阅读
2019―2020赛季全国大学女足超冠联赛日前落幕。本赛季联赛,有16所高校球队参加,上海体育学院女足夺得冠军。据介绍,与过往相比,本赛季联赛在竞技水平等多方面都有所提升。
12月中下旬,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气温骤降,不少当地人都穿上了厚衣服。而在距离县城不远的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的几块场地上,身着短衣短裤队服的姑娘们却在球场里拼得热火朝天。16日至23日,有16所高校球队参加的2019―2020赛季全国大学女足超冠联赛在这里展开。
23日下午,随着比赛的终场哨音响起,上海体育学院女足替补席上的球员和教练员冲入场内,与场上的队友拥抱在一起。在决赛中,她们以2∶1的比分战胜北京师范大学女足,夺得冠军。据介绍,与过往相比,本赛季联赛在竞技水平等多方面都有所提升。
22日,一段“北师大女足连续15脚传递破门”的视频出现在各体育媒体平台并引来众多球迷点赞。这一幕发生在当日北京师范大学女足同东北师范大学女足的半决赛比赛中,自后场得球后,北师大女足队员通过连续15脚传递配合,最终由前锋宋思萱头球破门,场面十分精彩。
出生于辽宁大连金州的宋思萱自小足球篮球基础都很好,曾经效力过大连女足俱乐部的青年队。今年,她通过保研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上学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她的队友范春竹表示。除代表学校参赛外,她们平时通过学习足球教练、裁判等课程,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毕业之后能够从事多种足球相关工作。
虽是校园足球比赛,本赛季大学女足超冠联赛场上的知名球员并不少。比如,内蒙古大学女足的主力后卫王一�B曾代表四川女足参加了2017年全运会,2018年,她作为高水平运动员考入内蒙古大学新闻专业。
球队需要更多比赛磨练
随着球队中的“伤号”增多,内蒙古大学女足教练屈家乐的排兵布阵逐渐捉襟见肘。11日,2020年中国足球协会女子乙级联赛落幕,5天之后,屈教练就带领队员由江宁赛区转战泸西,出现在大学女足超冠联赛的赛场上。
2018年,女足乙级联赛创办,参赛球队大多为女足运动开展较好的高校球队,今年的女乙联赛的16支参赛队中有14支是高校球队。在北师大女足主教练郎健看来,女乙联赛成为连通职业联赛与校园联赛之间的桥梁,对于女足运动的普及与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不过对北师大等校园女足强队来说,目前赛事数量仍显不足。“今年我们参加的女乙联赛有6场,这赛季超冠联赛6场,再加上北京市有5到6场比赛。”郎健说:“一共只有20场左右,一支球队想要提高,这个数量是不够的。”
校园女足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对整合、优化大学女足赛事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目前一些省份拥有参加高水平组女足赛事的高校不足4所,高校间的赛事难以开展。
基于这种情况,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着手对校园女足赛事体系进行改革。中国大体协项目部副主任曹源表示,大体协计划推出协会杯赛事,“有些水平高的高校女足不参加所在省份内的赛事,协会杯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比赛锻炼机会。”曹源说:“还有一些省份难以开展成规模的比赛,协会杯也可解决比赛少的问题。”
教练水平有望得到提升
郎健已经执教高校球队30余年,上海体育学院女足、北京中医药大学女足等高校女足队伍的教练员中,很多都是他的学生。
现在这支北师大女足的教练员中,毕妍也是他的研究生,而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国女足前队长。2006年,毕妍随中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2013年全运会后退役,此后她回到母校北师大担任女足助理教练。
在毕妍看来,校园女足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球队水平提升的一大问题,从更深层次讲,则是基层教练不足的问题。“不少球员刚来球队的时候,长传球的部位都踢不准,小时候基础没有打牢。”毕妍说。
在大学女足队伍中,前国脚担任教练的情况寥寥无几,毕妍说:“我有不少队友,实际上都希望能够在高校中带队伍,或者中小学也可以,不过实现起来比较难。”今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曹源表示,目前中国大体协也在与中国足协合作,专门为高水平组的高校女足队伍教练员开设培训班,整体提升教练员水平。“现在校园女足教练员大部分是D级和C级,我们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将普遍水准提升至B级甚至更高。”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9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