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前夕绿蠵龟回小琉球产卵 海保署1招掌握洄游动态

海保署人员10日在帮海龟装设好海龟卫星发报器后,让海龟回到大海。(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与海洋生物博物馆、台湾咾咕屿协会于10日在屏东县小琉球肚仔坪为今年第一只产卵绿蠵龟(Chelonia mydas)安装卫星发报器。这是海保署首次于小琉球做产卵母龟洄游追踪,希望透过后续定位回报资讯,提升对小琉球产卵母龟于产卵期间、产后洄游路径及其觅食栖地的了解。

海保署表示,2013年首次纪录编号TW4425母龟在小琉球上岸产卵,此后平均每2至3年都有上岸产卵纪录,今年则是牠第5度回到小琉球产卵,经量测其背甲直线长达116公分,相对高于2022年5只产卵母龟的平均值的104公分。

此母龟已在4月产下3窝卵,海保署等待牠第4次上岸产卵时,装设卫星发报器,试图了解牠在产卵期间的洄游范围,以及产后的洄游路径。而台湾咾咕屿协会为了让海龟有干净的产卵环境,于9日在肚仔坪沙滩办理净滩活动,共清出245公斤垃圾,没想到当日晚间编号TW4425母龟就上岸产卵了。

海保署今年委托台湾咾咕屿协会办理「小琉球产卵母龟生殖暨周边海龟调查」,自3月做产卵母龟生殖监测,并在4月3日记录到爬行痕迹与疑似原地覆沙,直到4月17日方确认此为编号TW4425的产卵母龟,该协会也在卵窝放置温度计,希望记录全球暖化对于稚龟雌性化的影响。

海保署指出,小琉球在2013年有2笔产卵母龟产后洄游的纪录,一只绕台湾南部沿着黑潮往北,另一只穿过台湾海峡往大陆沿岸游去,希望这次的卫星追踪可以了解这只母龟产后的迁徙路径,作为规画海龟保育措施的参考。

台湾咾咕屿协会于5月9日在肚仔坪办理净滩活动。(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海保署再次呼吁,每年的5至10月是台湾地区海龟繁殖的季节,澎湖望安、台东兰屿跟屏东小琉球都是海龟重要的产卵栖地,请民众在海域或沙滩游憩活动时,务必留意。若发现疑似违法行为,请协助完整搜证,并向所在地海洋保育主管机关检举,或通报「118」专线。同时提醒大家能日常减塑,一起守护珍贵的绿蠵龟及海洋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