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佛山借文旅更新城市IP:一个制造重镇的网红路与“三重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区妍、彭梓颖、郑文君 佛山报道

曾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岭南,如今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佳地。

7月初,百余位来自成都、重庆、洛阳等全国各地文旅系统的政府官员、国有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来到广东佛山,参加2024年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现场交流活动,并走访调研佛山创意产业园、美陶湾、岭南天地等地。

为什么一场全国文旅城市交流活动会选择在佛山这样一座制造业城市举行?

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因为佛山在没有名山大川的禀赋,亦没有文学大儒做“背书”的情况下,通过将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引导文化元素植入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的肌理,成功推动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双向奔赴”。

这一转型过程中,佛山逐渐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路径,包括老建筑的活化利用、大型文旅项目的引进,以及“文化+制造业”的融合模式等。如此实践,在全国,尤其是制造业城市之中并不多见,也因此更有样本价值和借鉴意义。

不过,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随队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与重庆、长沙等文旅产业较为成熟的城市相比,佛山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面临着服务业比重偏低、文旅产业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这也制约着未来文旅赋能城市更新的想象空间。

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段军山表示,佛山需要在文化表达和包装上进行现代化改造,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旅游项目和统一的文化IP,“佛山文旅产业的发展应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落地更多‘文化+’的应用场景,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促进人流量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佛山样本

城市更新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大致来看,城市更新可以分为以老旧小区、老街区为主的居住类更新、针对老旧厂房、村级工业园的产业类更新、聚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设施类更新、提升绿色空间、滨水带的公共空间类更新四种,典型代表如成都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重庆鹅岭贰厂文创公园的工业遗产活化,以及北京798艺术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这些更新路径中,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虽无形却渗透于每个角落。在日前广东省最近公布的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十大案例中,文化始终是核心要素,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斌强调,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要融入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创意、时尚消费、网红品牌、科技体验等文旅新业态,实现经济价值、人文品质、宜居环境、民生福祉等全面提升。

一一对标下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佛山是这一路径的践行者。在加速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佛山注重从自身岭南文化资源和城市气质出发,逐渐探索出适合制造业城市以“文化+”带动城市面貌更新的新路径。

比如,岭南天地是文旅赋能古建筑活化的标杆,美陶湾是文旅赋能产业升级的经典案例,佛山创意产业园则是文旅赋能老旧工业厂房升级改造的代表。在上述十大案例中,佛山是唯一一个独占两席的普通地级市,其入选的案例涵盖老街区的居住类更新与旧工业区的转型,且均在佛山传统文化最为厚重的禅城区。

“修旧如旧、新老并存”的理念是佛山文旅赋能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以岭南天地为例,自2007年开发以来,岭南天地深入挖掘并利用佛山的剪纸、功夫等传统艺术资源,丰富了文化深度,让消费者得以近距离体验佛山文化的韵味。

除了岭南天地外,佛山还有从粮食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改造为新商业地标的顺德渔人码头,从6家旧工厂起步,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佛山创意产业园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佛山将昔日工业遗址重塑为城市文化资产。

制造业也同样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佛山不少企业都凭借着文化产业站到了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

以陶瓷行业为例,慕瓷借鉴当地香云纱文化推出的香云纱哑光砖单品销售额持续正增长。服饰品牌HEA则借助醒狮文化,在短短6年内扩张至约140家门店。越来越多“文化+创新”的“佛山造”正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大命题

2024年初,山东、山西、河南和河北“山河四省”掀起一场全国文旅宣传“混战”,从充满地方特色的喊麦到创意十足的谐音梗背景音乐,再到文旅局长、名人亲自上阵,热度不断。此次到佛山参会的城市也各自提炼了自己在文旅赋能城市更新方面的“独门绝技”。

珠玉在前,佛山能否通过“拿来主义”走一条捷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论是高校学者,还是文旅界从业人员,均认为佛山需着眼于实际,完成三道“必答题”,方能通过文旅产业的长红持续推动城市更新。

“佛山要回答的第一个命题就是如何将分散的亮点串联起来,打造一系列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旅游路线,让城市IP更出圈。”在段军山看来,佛山处于大湾区核心区域,紧邻广州,今年以来又迎来广东城际“四线”贯通运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等交通利好消息,与大湾区城市进一步融合,可以说在交通大动脉和区位上有显著优势,但五区中心相距较远,缺乏高效的交通网络,“交通大动脉没问题,微循环还有待提升,在促进各区域互联互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横向对比来看,与成都、重庆、西安和长沙这四个“网红城市”相比,佛山交通短板显而易见。目前,这些城市的地铁运营里程均超过300公里。而佛山仍处于轨道交通“100公里+”的时代。

另一组数据又反映出交通之于佛山文旅的重要性。2023年,随着佛山地铁3号线的开通,顺德区接待的国内外过夜游客数量达到了564.5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65.62%。

不难想象,如果交通微循环进一步畅通,佛山文旅消费的想象空间会有多大。

佛山的另一个短板是住宿等配套。据Tripadvisor网站不完全统计,佛山五星级酒店只有25个,成都、西安、长沙分别有52个、39个、43个。佛山五区假期内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人次同比增幅普遍高于过夜游客的增幅,也侧面反映出佛山在住宿设施或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游客的过夜选择。在微博、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也有游客反馈很多表演活动“人太多没挤进去”的声音,吐槽佛山的“文化IP+”应用场景偏少,对醒狮、功夫等佛山最为得意的文化IP的实际体验有限,缺乏沉浸感。

提升基础配套和文旅供给数量和服务能力,就是佛山需要解决的第二个基础问题。

而在基础配套之外,佛山还需要持续创新内容和表达方式。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此前强调,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要坚持产业赋能、科技驱动,合理利用城市存量空间打造形式多样的文旅业态,推进科技赋能城市文旅场所建设。

在山地(北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丽群看来,江西景德镇大唐茶市小镇项目可以参考。尽管该空间在初期面临游客量不足和招商困难的问题,但通过创新的展演概念和业态设计,最终成功激活。她表示,过去文旅业态往往集中在景区内部,而城市商业综合体或更新项目则相对独立。但从近五年来的发展来看,文旅景区和城市更新项目需要融合不同的业态,以实现相互赋能和加持,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这样的案例佛山也有。比较典型的是广东千古情项目,自春节开园以来,距离项目仅1公里的观心小镇景区迅速承接流量,“打卡千古情、爬西樵山、逛观心小镇”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数据显示,自广东千古情开业以来,附近的西樵山希尔顿欢朋酒店节假日期间几乎天天满房,西樵山游客数量同比增长约40%。

鉴于此,段军山认为,佛山在用自然资源打品牌方面不占优势,但可以借鉴长沙、景德镇这类城市整合各类人文资源,增强业态创新,持续输出文化创意场景,并辅以现代化、年轻态的表达方式,以此创造消费需求。前段时间叠滘龙舟赛的出圈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典型范式。佛山应循着这一思路,继续探索文化间的融合,以及文化与产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全面融合。佛山市级部门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合作,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