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IP启示录:文旅局两难之痛,谁能解? | 旅讯八点正
既怕流量不来,又怕流量乱来
从开封王婆开始,“一个IP带火一座城”的故事,越来越像场闹剧。
在这场全国瞩目的事件中,万岁山武侠城的王婆,先因景区现场说媒走红,后因无数网红前来蹭流量而身陷争议。
由此剧情曲折了起来:在真正的旅游出行热潮——清明假期来临前夕,王婆突然宣布“病休”一个月。
但还没到两周,王婆扮演者赵梅就传言复出,在江西上饶葛仙村度假区重新“说媒”。业务继续开展,只是已远离是非之地。
王婆“发迹”于万岁山武侠城,开封文旅却没能留住这个IP,实在令人唏嘘。
但问题的关键,不止于此。
巨量算数显示,“开封王婆”的热度从3月17日开始飙升。在这一轮巨大的流量热潮中,“万岁山武侠城”和“开封旅游”两组关键词,其热度对比王婆,始终存在巨大差距。
而王婆扮演者赵梅“病休”的4月3日之后,“开封王婆”的热度迅速下滑,基本回归刚起势时的水平——这才显得开封旅游的热度不再可怜兮兮。
尽管有人还在嘴硬,“王婆换了演员、景区热度不减”,但故事基本已经Game Over了。王婆IP和景区,基本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正是当下“网红城市热潮”的混乱缩影。
自哈尔滨年初爆红以来,“泼天富贵”的流量效应,遭遇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对各地文旅来说,既怕流量不来,又怕流量“乱来”,由此引申出两大痛点:
1、没想火的火了,想火的却火不了
典型代表是天水。
麻辣烫的走红,并不在天水文旅的计划中。其真正想打造的旅游吸引物是伏羲文化,以及麦积山石窟等独家地标。
从数据上看,与“王婆热度”始终碾压万岁山武侠城一样——3月开始,天水麻辣烫也是全面盖过了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
直到清明假期,天水麻辣烫热度已经大幅回落,但指数依然是其他参照物的21倍左右。
现在天水文旅头疼的点,可想而知:
接下来是继续押注伏羲文化,还是调头宣传麻辣烫?伏羲文化还有可能超越麻辣烫,成为天水的顶流名片吗?
文旅口能调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旅游目的地长期规划的节奏,和短期流量爆发的把握,孰轻孰重?
但无论怎么选,天水可能都无法复制3月的盛景。
就像很多媒体从2023年以来,一次又一次去论证“淄博没凉”,但淄博确实回不到当初的热度之巅。
“出道即巅峰”很难被接受,尤其是当地文旅,尝过网红滋味后,没人会满足止步于此。
2、莫名走红的IP难以运营,甚至只能主动放弃
这里的典型,除了开封王婆之外,河南还贡献了一个失败案例。
2024年1月,云台山“男女妲己”突然火爆全网,从哈尔滨热潮中生生为河南抢来一波流量。
但好景不长,有媒体质疑妲己表演“伤风败俗”,随即表演被叫停,引发无数网友的惋惜。
与王婆事件类似的是,风头过去后,又传出了妲己回归的消息。但这个IP已经是关注寥寥、魔性不再。
云台山妲己和开封王婆,几乎遵循着一模一样的“剧本”:
第一步、在传统热门景区里,作为单个IP在社交媒体上,突如其来火爆全网。
第二步、由于景区和当地文旅完全没有准备,所以在舆论出现争议后,选择主动切割IP。
第三步、冷处理之后,风险没有了,热度也消失了。当地旅游经济几乎没有任何长期受益。
于是,所谓泼天流量,就真的成了南柯一梦。
虽然倍感惋惜,但当地可能没有别的选择:不可控的走红,往往危险大于诱惑。
比如,4月7日“王婆说媒”现场,又传出了“保安自扇耳光下跪道歉”的负面新闻——这还是在原版王婆已经退出的背景下。
当地文旅对这个IP可能已经是“爱恨交错”了。
综上所述,在历经淄博、哈尔滨、天水等网红城市崛起案例后,地方文旅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笔者将其提炼为三步走:
第一步、可控的流量增长
只有可控,流量才能和当地文旅的长期规划结合,形成良性发展的基础。而不可控的爆红,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影响,很可能弊大于利。
第二步、可运营的IP
如果流量增长是可控的,那么就不会出现王婆、妲己这样难以把握的“野生IP”,而是玲娜贝尔之于迪士尼那样的“可运营IP”。这也将为目的地带来更稳定的收益。
第三步、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发展
也就是传说中的“长红”,各地文旅局长的终极追求。前两步扎实走下去,第三步就会自然实现。
需求已经清楚了,现在谁能提供市场化的解决方案?简单梳理,有两大阵营:
其一,抖音、小红书、快手代表的内容平台。它们是网红城市崛起的基础流量池,也是“一切故事开始的地方”。
其二,携程、马蜂窝代表的旅游垂直平台。它们的优势是产业资源丰富,同时兼具交易平台能力,可以为目的地提供更立体的赋能。
在这个版图中,2024年率先打出新牌的是小红书。
4月10日,小红书在泉州召开“城市红了”文旅大会,召集了全国100多家地方文旅的代表,推出名为“城市新名片”的政策。
笔者在参会期间,发现小红书的新操作,有几个点正是对应了地方文旅渴望的“三步走”。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小红书旅游市场负责人、文旅运营负责人的分享中,提到了和山西文旅合作的“守庙人”策划。这是一个通过小人物故事的挖掘,引发小红书用户关注山西古建筑的成功案例。
据大会现场信息,“守庙人”项目一个月实现了2.72亿次的曝光,5900万次的搜索,大同的相关数据同比上涨2240%。这套运营被总结为“1+4+N”模式,将会在今年五一复制到其他目的地。
守庙人项目和山西文旅的长期规划高度吻合。山西是古建筑物大省,领导层早有共识,应该将古建文化以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加以推广。
显然,这是一次由小红书策划的“可控的流量增长”,专注的是“可运营的IP”,如果持续做下去,自然也会产生“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小红书的其他打法,也可以和“三步走”对应上。
比如,小红书希望各地文旅都来开设官方账号,平台协助其打造成“听取用户反馈、持续改进服务”的窗口。
经典案例,就是哈尔滨热潮时期,“沈阳文旅局长在线听劝”——这相当于,直接把官方文旅打造成“可运营的IP”,由此持续产生收益。
再比如,小红书强调自己有挖掘“非标打卡点”的能力。
其好处在于,如果一个城市热门景点人满为患,则可以通过非标打卡点分流人群,甚至让用户因此在城市里多待几天。
经典案例,是牡丹江横道河子小镇,原本是以虎园出名,但小红书用户却发现当地的老火车站非常出片,然后将其捧成了新的打卡地。
这又相当于,实现了“可控的流量增长”。
当然,小红书在这个市场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比如造势能力巨大的流量之王抖音,以及产业资源整合能力雄厚的携程和马蜂窝,大家的优势面各有不同。
另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地方文旅的市场营销预算,总盘子几乎是固定的。各路玩家,你多切走一块蛋糕,我就少分一点收入。
大多数文旅局会选择雨露均沾,所以短期内谁也无法取得压倒性胜利。
均衡的博弈环境,会倒逼其中的玩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最终解决地方文旅的“锥心之痛”。
我们期待这场解密游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