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提取文物900多件(套)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丁飞 张永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文物局昨天(13日)在海南琼海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共提取出水文物900多件(套),沉船范围也已探明,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深远海。

发现于2022年10月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是我国首次在深海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两艘沉船的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2023年5月到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三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已确认,一号沉船遗物数量超10万件;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

福建博物院研究馆员栗建安: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这批低温釉的珐华器,证实了通过海陆大量的、成批的珐华器的外销。

此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调查,首次应用了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