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国脉与和战问题相始终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内以动画和投影展示的历史模拟影像。(中新社)

和战、边防与流民:南宋晚期的朝臣与国是争议(联经出版)

作者简介、延伸阅读

宋代是国史上的转捩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到宋朝达到最高峰,宋代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严复在给熊纯如的信中就说:「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中华文化的强韧性,在宋代长期抗御外侮的过程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南宋晚期抗御蒙古时,最能表现这种强韧性。蒙古自成吉思汗统一后,就像一阵凛冽的狂风,以空前的速度,横扫了当时旧世界的大半,铁骑所向,无不披靡,然而国势不振的宋朝,在抗拒女真百余年之后,仍能抵抗蒙古达四十五年之久,是全世界抵抗蒙古最成功的国家,使中国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以及史学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可惜《宋史》仓促成书,于晚宋史实,疏于搜补,致使这段历史隐晦不明。除宋史外,传世的史书虽有《宋季三朝政要》等,然不足以与有关北宋或南宋初期的著作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相比。近年来,学人始注意晚宋军国政事之研究,如张荫麟先生的〈南宋亡国史补〉,姚从吾先生的〈余玠评传〉等,可为代表作,然继此而有待努力研究者仍多,因此如何重新整理晚宋历史,是当前宋史研究的要务。

宋代士大夫论政的风气最盛,北宋朝臣因关心朝政,先后对外患、变法诸问题展开激论,甚至引起政争,透过这些争议,可以概括地了解北宋政情的演变。南宋国脉与和战问题相始终,士人的议论也以和战及所衍生的边防、流民问题为主。透过朝臣对这些问题的争议和政策的决定与执行,来检讨晚宋政治,或许能够把握晚宋政情的递变和政策成败的重心。因此,笔者试以「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理宗时代的和战、边防与流民」为题,作为研究晚宋政情的基础。(三之三:摘自《和战、边防与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