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李鸿章阻挠,外有英俄煽风点火,左宗棠收复新疆到底有多难?
引言
近来关于中国在清末的这段屈辱史,有人提出“慈禧无罪论”和“李鸿章忠臣论”,相关支撑的说法是:在清末背景下,即便是慈禧也无法左右清朝衰亡,她只是一个背锅的女流罢了。而李鸿章不仅不是卖国贼,更成为了一些人口中的大忠臣。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太后、皇族、大臣纷纷卖国求荣之际,左宗棠却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狠狠地扇了这些人一巴掌。
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了要面对本就腐败不堪的清廷,还要面对突然出现的两大拦路虎,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则是卖国贼李鸿章!
(左宗棠)
一、清帝国统治集团内讧
左宗棠收复新疆,面临的第一大困难,便是清帝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内讧问题。
1864年春,新疆地区爆发了规模广泛的民族起义,这场民族起义本身仅是清末众多起义革命中并不算起眼的一个。但是新疆民族起义的性质却很快发生了变化,起义迅速被新疆上层封建势力篡夺。
而中亚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在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也流窜进入新疆地区,并且得到了新疆当地封建势力和英帝国的支持。新疆当地封建势力勾连境外入侵者阿古柏,在英俄的支持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分裂势力。
1871年5月,俄罗斯帝国以“代清帝国守护新疆”为名,纵兵进入新疆伊犁地区,试图侵占我国新疆北部地区。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清帝国都没有对阿古柏的入侵作出任何有效反应,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清帝国不想管,而是真的管不了。
此前的民族起义波及范围其实非常广泛,除了新疆地区之外,陕甘地区也爆发了回乱。直到1874年,清帝国才算是初步镇压了陕甘地区的回民起义。在清军抵达河西走廊之后,新疆各族人民和朝廷的部分官员也开始要求清军入疆平叛。
(阿古柏)
这个问题原本是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无论是在老佛爷看来,还是在朝廷的各级官员看来,入疆平叛似乎都是非常顺理成章的。然而就在同年,琉球事件突然升级,日军派遣3000人登陆台湾岛南部,主动挑起了侵台事件。
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派,立刻提出应当大举加强东南地区岸防。这个提议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当时朝廷的财政非常的困难,在东南海防和西北平叛两件事情上面,只能选择一个来做。
而北洋派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开始向慈禧鼓吹放弃新疆,力保东南。其实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新疆问题和东南岸防问题,明显新疆的事宜要更加的紧急,毕竟新疆在事实上已经失控了十年了。
(李鸿章)
在给慈禧的奏折中,李鸿章写道:“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既无事之时尚需兵费三百余万,徒增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厄,已为不值。”
但是李鸿章没有想到的是,新疆对于中原核心有着非常重要的拱卫作用,是中国的战略纵深。
其他的北洋派也认为新疆距离中原太远,里俄罗斯和印度等地又太近,即便勉强收复,未来也无从控制,将来还不一定能守得住,倒不如扔了拉倒。
这种基于时局的判断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是那样,后来清朝覆灭之后,民国从来都没有真正控制过新疆,新疆一直都在地方军阀手中。但是在地方军阀手中,也总比被分裂出去要强,清朝官员主次还是分不清。
但是慈禧其实并不认可这些大臣们的建议,在慈禧看来,祖宗留下来的土地能争还是要争一争的。1875年3月,慈禧向陕甘总督左宗棠下达密旨:“俄据伊犁,应全力注重西征。”
(慈禧)
二、困难重重
左宗棠并未参与朝廷内部的争论,但是这位陕甘总督的确是清帝国内西征派的头面人物,最重要的是他还有兵权,用不着看李鸿章和北洋派的脸色。
在接到密旨之后,左宗棠立刻上书朝廷,痛斥李鸿章等北洋派,并称:“自古以来,西北重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 所以卫京师。”
场面做完了,慈禧也立刻将西征事宜交给了左宗棠。但是与此同时,慈禧也端了碗水,他告诉左宗棠,朝廷是一毛钱都没有了,你想要打新疆我一万个支持,但是你得自己筹集军费。左宗棠对此未有怨言,扭脸就去找胡雪岩筹集军费了。
但是事实上,慈禧把钱都给了李鸿章。
钱的问题,并非这次西征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洋人。自从1865年阿古柏在阿古柏在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开始入侵新疆之后,英国人的“恐俄症”就被彻底激发了。
1870年,英属印度开始接触阿古柏,并且于1894年和阿古柏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
(左宗棠军)
为了保证阿古柏不彻底倒向俄罗斯帝国,英国和一直热衷于新疆事务的土耳其开始支持阿古柏,客观上为阿古柏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虽然其根本目的并非帮助阿古柏入侵中国,但是却的确加速了阿古柏对中国的侵略。
而当清帝国完成了陕甘的平叛之后,英国人又开始焦虑了起来。新德里的事务部认为保证新疆不受俄罗斯吞并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新疆的相对和平,让阿古柏以臣属的形式归顺中国,这样新疆的局面至少能够维持一两代人。
但是如果清军和阿古柏在新疆兵戎相见,那么换来的极有可能将会是俄罗斯直接吞并新疆,这无疑是英国不希望看到的。那么对于英国来说,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说服清帝国不要通过武力手段对付阿古柏,保持新疆的“和平”。
(清军)
为什么清廷内的北洋派在侵台事件之后如此高调,其中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英国人的游说。在此基础上“新疆无用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其中《申报》起到了极其不光彩的作用。
当西征已成定局的时候,英国人又直接跳了出来,试图“调停”清帝国和阿古柏。慈禧甚至一度动心,希望由英国调停双方,换取阿古柏称臣。
但是左宗棠却力排英国对新疆问题的干预,其告诉慈禧,俄国是不可能介入西征的,因为与其让亲英土的阿古柏控制新疆,还不如让清帝国控制新疆。
1875年,左宗棠直接接触了俄罗斯军事外交官索思诺福齐,得知了俄国内部对于英国对新疆事务的干涉其实极其不满。他告诉左宗棠,英俄在亚洲全无联盟的可能性,英国是担心印度遭到威胁才造谣生事。
(清军)
索思诺福齐甚至和左宗棠签了一份合同,承诺西征开始后为其提供军粮。左宗棠为了筹钱特别留意了欧洲的局势,发现英法正在和俄德在欧洲对峙,于是左宗棠便专门向德国商人借款,果然很快就筹集到了西征的军费。
至此,左宗棠为西征扫平了一切障碍。
三、左宗棠西征
1875年,钦差大臣左宗棠正式出征新疆。左宗棠原本打算镇压西北之后便告老还乡,没想到收复新疆的重担又落在了他的肩上。在给朋友的信中,左宗棠这样说道:“衰年报国,心力交瘁,亦复何暇顾及。”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左宗棠是抬着棺材入疆的,他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从德国商人和胡雪岩手里拿到了现金之后,左宗棠还需要将这些钱变成粮食。为此他找到了山西巨富乔致庸,乔致庸当时外号“亮财主”。
(清军)
而在左宗棠和乔致庸见面的时候,六十多岁的左宗棠第一句话就是:“亮大哥,久仰了!”可谓是给足了乔致庸的面子。乔致庸也没含糊,妥善的解决了左宗棠8万大军的给养问题。战争的过程其实相对顺利,左宗棠先是稳步收复了伊犁的周边地区。
阿古柏势力基本上一年内就被荡平了,阿古柏本人在1877年也死在了新疆。此时新疆尚未被收复的,也就只剩下了俄罗斯帝国之前南下控制的伊犁地区了。俄国可不好打,朝廷打算谈判收复伊犁。
这个时候俄罗斯帝国跳了出来,开始对清帝国提出相当苛刻的条件。清帝国派出了曾纪泽和俄罗斯帝国谈判,那边曾纪泽谈判着,这边左宗棠接着打。
当左宗棠分兵三路进攻伊犁,摆出了宁死不屈的态度时,俄罗斯帝国也选择了让步,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清帝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和特克斯一带大片土地。
(左宗棠)
当时西方媒体将其称之为“奇迹”,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强迫俄罗斯帝国将已经吃下去的领土重新吐出来!
但是,左宗棠做到了。
1881年,左宗棠离开新疆回到北京,同年左宗棠改任两江总督。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73岁。
清朝的梁启超称其为:“中国近五百年来第一大伟人。”罗斯福的副总统华莱士则对其评价道:“近百年历史上的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俄罗斯,甚至是整个世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