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问毛主席:您有什么特长?主席回答后,尼克松向他深鞠一躬

1976年2月21日,尼克松在夫人帕特的陪同下,登上了从美国飞往北京的飞机。在路途当中,尼松松多有忐忑。

此次访华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之前他还是美国总统,所以能够得到中国的款待。可这一次,他已经是一个因为丑闻而下台的前总统,所以他心中没有把握,中国政府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他。

让尼克松没有想到的是,在北京落地后,他受到了中国政府外交专员的亲切接待。毛主席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专程来到机场接机,还专门向尼克松解释了一番缘由。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对尼克松的所有接待方式都跟之前一样,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转变而有所差别。

在和毛主席会面交谈的过程中,尼克松询问了毛主席的特长,主席只简单说了一句话。在听到回答后,尼克松站起身来,向主席深深鞠了一躬。

尼克松的第二次访华经历了怎样的坎坷?

主席是怎么回答他的问题的?

1972年6月,美国政界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丑闻。

一天晚上,水门大厦的工作人员下班时,看到有几个西装革履的人在民主党办公大楼附近鬼鬼祟祟。他打起强光手电,走近一看,原来这些人竟然都是尼克松身边的智囊团成员。

尼克松是共和党派出来的总统候选人,而他的心腹竟然在民主党的办公地点附近逡巡,这很难让人不多想。

不管是发现他们的工作人员,还是接到报警电话赶过来的警察,大家几乎都认定,这些人是受到尼克松的派遣,专程来到水门大厦窃取对手的资料。

这件事情,被称为“水门事件”,是美国总统换届选举过程中发生的最大丑闻之一。

而尼克松对此的态度,却并不是十分明朗。

所有对他的指责都是基于怀疑,目前没有任何实际证据出现,所以他在演讲和竞选过程中,有意规避这类话题,着重强调自己连任总统对美国民众的好处。

可谁知道,即使尼克松成功当选,事情的隐患也还是没有摆平。一封举报信,直接把尼克松拖向了火坑,让他万劫不复。

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和美国人民的指责下台,眼睁睁看着自己昔日的对手福特摇身一变,成为了新一任的美国总统。

美国政坛发生的这件地震般的大事,中国政府也一直在关注。而尼克松的下台,其实并非中国政府所喜闻乐见。

他自从1968年上台以后,一直致力于推动中美邦交正常化。他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始终是亲近的,并且在1972年闯过重重阻碍,胜利访华,与主席和周总理友好交谈了许久。

最为关键的是,尼克松一直以来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关系中我国所坚持的底线。所以对于这位美国总统,中国一向亲近支持。

然而福特不一样,我国人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这个两面三刀之人。

他在1975年访华之时,称毛主席是他心中的巨人,对我国政府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十分友好。

然而回到美国后,福特的态度却来了个大转弯,他对台湾问题模糊不清,甚至还想派遣专员在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窜访台湾。

他触到了中国的底线,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所以在福特在位期间,中美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又迎来了僵化。

而面对这样的变化,苏联却称心如意。

70年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但两国却有着本质上的利益不同。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两极格局中的两端国家,美国和苏联,竟然开始抱团,共同针对我国政府。

这两个国家本身就是超级大国,如今他们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和政治主张,对于我国的压力可想而知。

我国领导人洞察实事,提出了当下的关键问题,那就是尽量缓和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我们国家如果生存在双方夹击之下,那境地必然十分艰难。

而我国在1972年已经与美国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坚固基础,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尼克松这个中美友好大使,打破目前与美国之间的坚冰,寻求一个新的突破口。

至于苏联,他们一旦失去了美国这个伙伴,在国际关系之中必然不会蹦跶得如此猖狂。那么相比之下,中国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所以在中美关系和缓这个工作中,尼克松成为了一个关键人物。他虽然已经不再是美国总统,但这么多年的积淀下来,他在美国政府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而我们国家要做的,就是在事情的紧急关头,重新邀请尼克松访华。只要他能来,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应对办法。

中国政府向尼克松发出了诚挚邀请,但由于当前美国总统是福特,所以尼克松心中多有顾忌,没有办法立即答应。

但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直是尼克松的一个政治愿景,他不愿意因为自己与总统失之交臂而放弃这个理想。他得想办法,打破目前的困境。

他的女儿女婿朱莉夫妇,便成为了尼克松开锁的一把关键钥匙。

在尼克松的授意下,朱莉夫妇于1975年12月29日到达北京。对于他们的到来,中国政府也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

我们派出了专车接送,为朱莉夫妇准备了富含中国特色的晚宴,同时也关心他们在中国度过的每一天行程。

31日晚上,毛主席在菊香书屋亲切接待了朱莉夫妇。他对这两个后辈说:

毛主席的简单几句话,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原本朱莉夫妇的态度只是公事公办,但是听了这些话之后,他们的心中对毛主席就不由自主地带上了对于长辈的仰慕和崇拜之情。

这一次的交流十分愉快,毛主席也通过这两位孩子向尼克松表明了一个态度。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不愿意与美国交恶,在当前和平的大背景下,中国也将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换句话说,尼克松的政治愿景,其实也是我国政府的政治愿景,双方的立场是一致的。

毛主席和中国政府的态度,朱莉夫妇都看得分明。他们回到美国之后,向尼克松准确传达了来到中国的所见所闻。尼克松于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他得克服困难,再来中国一次。

准备工作做到了1976年2月,21日那天,尼克松带着夫人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这一次来到中国,相比起四年前来说,尼克松的心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他知道,自己身上的那些丑闻,中国政府不可能不知晓。他们现在会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对待他,这些都是尼克松把握不准的事情。

他如今毕竟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前总统,所以心中多少会有些忐忑。

不过我国政府完全没有让他的担心变成现实,我们对他的态度一如既往。毛主席身边的心腹亲自来到机场接待尼克松,并且向他解释:

“主席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办法赶到机场,不过他一直惦记着您,所以安排我们前来接待,还请您不要介怀。”

事情进行到这里,尼克松终于看清楚,中国政府抱着一颗包容之心,在用最热情的态度迎接着他的到来。他心中的大石头放下了,所以整个人显得更加轻松自在。

这一次,尼克松同样在菊香书屋见到了毛主席。相比起四年前来说,毛主席好似老了很多。为了国家大事操劳,真的很耗费一个人的精气神,所以主席现在虽然思维仍然敏捷,但是言语表达却已经滞后了很多。

在翻译的帮助下,他们二人在菊香书屋密谈了105分钟。其实在会谈开始前,主席的医生特意叮嘱过他,他的身体无法支撑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一定要注意时间。

但毛主席知道,这一次和尼克松的谈话,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十分重要。所以他即便是强撑着,也必须把过程撑完。

谈话进行到最后时,尼克松问了一句话,毛主席的特长是什么。这本是一句闲聊,可毛主席回答问题时的态度却无比认真。

“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也是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听完这句回答,尼克松对毛主席肃然起敬。一个人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光之后,依旧能够不忘初心,坚定自己最开始的政治信念,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而尼克松也心知肚明,毛主席之所以要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是为了进一步为人民服务。他要为中国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和充满希望的国际环境,所以他拖着病体,也要坚持工作。

听到主席的回答之后,尼克松不由自主地站起身,带着满腔的尊敬和诚意,对着毛主席深深鞠了一躬。

毛主席自然知道尼克松内心的情感变化,他什么也没有多说,只是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尼克松的手。

尼克松也曾经当过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所以他深切地知道,拥有毛主席这样一位英明睿智的国家领导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莫大的福气。

谈话结束时,毛主席扶着警卫员的手,艰难地站起身,抱着最大的诚意,目送尼克松离开。

两人分别之前,毛主席告诉他:

尼克松当然明白,所以他回国之后,积极发挥自己在政治界的影响力,把毛主席的想法和态度宣传了出去。

恢复中美邦交,不仅是尼克松本人的愿望,不仅是多数美国人民的愿望,也还是中国政府的愿望,还是毛主席主动提出的政治构想。

在他的积极协调之下,被福特带歪的美国政府又逐渐恢复了之前对中国政府平和的态度。而下一任总统卡特上位之后,这完全贯彻了中美友好往来的原则。

若要问他为什么这么痛快地做了决定,他会回答,美国政府发生的彻底转变,完全得益于毛主席临终前对尼克松的邀请。

而尼克松,也真心实意地把毛主席和周总理当成自己的好朋友。1976年和主席见面时,他就非常遗憾,错过了与周总理最后一次相见的机会。

9月9号听闻主席去世的噩耗后,尼克松更是忍不住泪洒太平洋:

“我们二人之间为数不多的见面场景,我都历历在目。如今的中美关系能够达到这个程度,离不开毛主席的付出和贡献。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是无限的,那么他真的可以为中国创造数不清的价值。”

为了表达自己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尼克松还把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雕像都放进了自己的总统图书馆之内。不管他的身份如何,他都始终记得那些年的那些事。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毛主席的睿智决定,中国会在怎样的困境当中求生存和求发展。能为自己多交一个朋友,那就意味着我们少了一个敌人,主席的深谋远虑,不得不让人叹服。

毛主席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态度始终是一致的,只要双方有友好往来的可能性,主席就不愿意树敌。这是他在外交场上所展现出的果敢和决断,而且这份魄力,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外交人。我们沐浴在毛主席的光辉之下,成长在新时代的幸福环境之中,必将继承前人的宝贵精神,开拓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