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盘点|两大核电上市企业盈利高增速不再,股价为何震荡上行

核电两大上市公司中国广核(003816.SZ)、中国核电(601985.SH)近日先后披露2024年半年报,前者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6%,达71.09亿元,相较于近四年来的净利润增幅,盈利明显放缓;后者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2.65%至58.82亿元。

核电机组集中大修,以及电力市场交易价格下降拖累核电平均结算电价走低,是上半年两家公司盈利下降或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

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核电机组大修较为集中,导致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根据半年报,为了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中国核电今年计划开展18次大修,上半年已完成10次,由此造成公司核电机组上半年核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24%至891.53亿千瓦时。中国广核上半年亦完成了10个换料大修,由于多数子公司换料大修时间多于2023年同期,中国广核上半年来自子公司核电站的上网总电量同比下滑0.19%至820.13亿千瓦时。

核电企业盈利情况还受到电力市场化交易带来的价格波动影响。中国核电、中国广核主要业务包括建设、运营和管理核电站,公司盈利主要来自电力销售业务。

“受部分地区电力市场化交易价格有所下降影响,上半年公司平均市场电价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1%。”中国广核介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3.77亿元,其中电力销售收入占比近八成,达303.74亿元,比2023年同期下降了1.78%。不过由于公司建筑安装和设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了6.65%至79.98亿元,一定程度上拉动公司营业收入实现0.26%的增长。

中国核电总会计师刘焕冰也在业绩说明会上回答投资者关于业绩下滑问题时表示,核电和新能源综合电价同比下降造成利润增量不及营收增量是主要原因。

在中国电力市场的双轨制系统中,核电“优发优购”(即优先发电、优先消纳)的计划模式和市场化交易模式并存,上网电价亦分为计划电价和市场电价,前者由有关政府部门核准批复,后者则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形成。但随着电力市场化加快推进,发电企业进入市场比例持续扩大,核电领域长期遵循的“政府定价、保障消纳”等传统模式被撼动,核电企业要开始直面电力市场的激烈竞争,研究市场与报价策略,以积极开发客户和市场。

在应对电力销售风险方面,中国核电的策略是,压实压紧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份专业化售电公司责任,进一步提高售电量和市场营销能力。

中国广核也表示,要紧跟并分析相关省区电力市场形势变化,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建设,积极开发优质市场大用户,争取更多的上网电量和更优的市场价差,为公司参与2025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做好准备。同时推动核电纳入我国绿色低碳交易体系,提高核电市场竞争力。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两家公司上半年股价涨势明显,且呈震荡上行态势。中国核电上半年股价累计涨超42%,中国广核累计涨幅逼近50%。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对核电行业预期改善是公司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核电核准加速,核电装机电量或许存在翻倍以上空间。据广发证券研报,2019年我国正式重启核电审批,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核准10台机组。今年8月19日,国常会一次性核准11台机组,延续高速审批节奏。至此,我国在建机组29台、核准19台。

另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目前我国仍有充裕的储备机组,核电核准将持续。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及在建装机可达200GW,核电发电量占比将达到10%左右;到2060年,核电发电量占比将达18%左右,核电装机成长空间广阔、确定性强。

今年7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据第一财经彼时报道,这是自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中国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使用“加快”一词阐述核电项目建设步伐。中国广核认为,在国家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背景下,核能事业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