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口|左边咖啡与酒,右边树下剃头

编者按:成都变得太快,感觉还没怎么反应过来,那些陪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街道随着城市改造,很快就要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了。我们的城市在变化,很多人都去追新,谁来念旧呢?有点编辑部想留下来念旧,记录今天的成都,留给明天的成都看。

成都一夜夏雨后,街道都被洗得亮堂。牛市口地铁A口出来,经过文华广场,从长满爬山虎的二环高架底下穿过,在成排大树绿荫下走几百米,就到了牛市口路。

切实地站在牛市口路前,我对这里的印象是模糊的。检索牛市口,冒出的几个高频关键词,放在一起呈现出矛盾奇妙的混搭感,分别是:卖牛的、钢管厂、冒烤鸭、 成都小“武康路”,想要造个句都很难安放进合适的逻辑词。

牛市口片区西起水碾河路东至牛市口地铁站,从地图上看这个片区轮廓像一个带刺儿的手枪,充斥着一股“锐气”。区位条件优越,离太古里不足十分钟的车程,距离万象城也仅仅一个街区,被明晃晃的高楼包围着,自我生长。旧生活、新店铺随着时代的风吹向这里,落地生根。

01.

轰隆隆的百年热土上

时代滚滚向前

“哎~吃冒烤鸭哇,你们几位?里面坐”,刚一迈入牛市口路,熟悉的烟火气就在街边荡开了。

招呼人的是钢一区伍妹冒烤鸭的店员,据说这家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去的时候正是饭点,生意极好,在窄窄的路上错身开好几个拎着冒烤鸭打包回家的叔叔阿姨,左边还有很多坐着等位的人,右边吃冒烤鸭的人已经从店里面满出来,又占了旁边好几个街沿。

以钢一区的小区铁门为分界线,钢一区伍妹冒烤鸭在外,回味冒烤鸭在里,守着各自的“美食战场”。回味冒烤鸭味道更重,偏辣;伍妹冒烤鸭入味更好,更香,两家店各有“拥护者”,得以在小区内外分庭抗礼。两家冒烤鸭的桌椅一摆,几乎占满了路边全部的街沿。

拉个塑料板凳坐下,和钢一区伍妹冒烤鸭的吴老板攀谈,牛市口的故事就和二十多年的老店交织起来。

无缝钢管厂、2号公交车……这些信息的出现展开了牛市口的百年故事。

追溯起牛市口的历史,据可考资料便已经有三百年以上: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大量土地荒芜,清政府为鼓励民众入川垦荒推出若干措施,加上附近的沙河堡是政府驻军地,所以成都东门外这一带便成为马、牛和草料一类的军用物资交易市场,官方正式名称“得胜场”。在外东得胜场(如今的得胜上街)设立牛市,长期以往便成为西南最大的耕牛交易市场,民间俗称“牛市口”。

后来牛市口片区逐渐成为了成都最大的生产生活资料贸易聚集区,紧临的海椒市、鱼市和米市等街巷名字由此而来。

这里也是成都到重庆水陆两通道的起始站点。以前从成都到重庆必须走东门水码头上船入长江,或者走陆路从东门得胜场(牛市口)出发,经简阳、遂宁到重庆,所以不管选水路还是陆路,你都必须在得胜场吃饱喝足。

七十年代成都无缝钢管厂

东门汽车站旧图

1930年政府主持修建成渝公路,并成立了成都第一车站——东门汽车站,作为老成渝公路的站点,人气上达到鼎盛。1958年后这里又落成亚洲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厂——成都无缝钢管厂,鼎盛时期有职工3万,家属10万余人居住,其国企大厂家属区时代的热闹繁华,至今仍保留在老成都人的记忆里。

随着改革开放,工人时代沉重落幕,一栋栋商住高楼拔地而起,一家家临街小铺装满普通的日子。

从乡村小场到商贸大集、交通要隘再到工业重地,最后变成现在的居住嘉苑,牛市口轰隆隆的百年故事就这样驶去,时代的烟尘覆过,终归于平静安详的生活,沉积一片厚重的热土。

牛市口的百年历史也是“锐气”的时代变革史,在一次次的时代变迁中快速适应,完成蜕变,像是细胞更新般,一代交付一代,让城市自然有序地生长。

02.

时髦新店在左,烟火旧铺在右

牛市口路矛盾统一的生活哲学

最具代表性的牛市口路,新旧店铺分立两旁,宛如新旧两代人隔街伫立,和路边被修剪了枝桠的法国梧桐树呼应起来,斑驳的根和嫩绿的叶都在生长中。

牛市口路并不长,直直的一条,一眼就可以望见头,但妙就妙在新店旧铺自发形成某种默契,新店在左,旧铺在右,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清晰地铺开在一条街的两侧。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在左边的法式餐厅里吃甜品、喝咖啡;右边穿着白色背心的大爷在街边理发摊刮胡子、剃头,这是牛市口路矛盾统一的生活哲学。

先从左侧的新店说起,店面设计上他们有种默契的“守旧”,这个“旧”是对环境的兼容应和。以coko frigo为起点,往后分别是大人烧鸟、学校门口老火锅、cafe de coucou、畫目眼镜店等。它们都是独栋小店,背靠钢一区被时间洗涤后灰色、陈旧的水泥墙体,所以它们在门头及店面设计选用了钢板、水泥、红砖等元素,与街区的背景色融合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每家店的个性。

coko frigo是一家韩国料理店,门口粉色蝴蝶结是它独特的记忆点。红砖与简约的灰色水泥墙形成鲜明的肌理对比,透过大大的玻璃橱窗,里面堆满了应季的新鲜水果,这个季节是黄澄澄的橘子,为整个店面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明亮色,一下子温暖起来。店内的韩文装饰突显着coko frigo的韩餐属性。天气好的时候坐在外边看看街景、喝杯果汁,把日子拽拽,坐下来,慢一些。

大人烧鸟门头隐秘,也是这一段开的第一家店,厚重的金属大门和混泥土立面给人一种清冷和距离感,但是推门进去,光影暧昧,空间氛围感极好。烧鸟的肉脂香不经意飘来,一盏清酒,几串烧鸟,把压力和情绪收纳进食物中。大人烧鸟厚重大门自有妙意——关起门来做生意,为客人提供沉浸独到的就餐环境与体验。

整条街上要说最受年轻人青睐的一定是Café de Coucou。法国梧桐树下的法式小店,和这条街天然适配。古朴的法式店门左侧是一排白绿相间的编织桌椅,在白色遮阳棚下人们用餐、会友、看书、喝咖啡,恍若巴黎街头的咖啡小馆。右侧一架室外钢琴,是店面的点睛,更是和顾客互动的工具,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坐下即兴弹奏一曲。

这些富有创造力、鲜活年轻的品牌自发聚集在这里,为质朴厚重的牛市口路带来了许多新奇与浪漫。要深究他们选择这里的原因,也许就像畫目眼镜店的主理人的回答一般简单:“老街、独栋、梧桐树,因为喜欢,就过来开店了”。畫目眼镜店是一家开了七、八年的眼镜买手店。机械、齿轮、骷髅头、黑灰色的墙面,以设计感十足的潮酷姿态与对街的朴素旧铺相望。

右侧的旧铺在时间的磨洗下,好似已经湮没了个性,变成了一代人的习惯和记忆中的温存。开了几十年的铁门杂酱面、徐记回锅肉川菜馆、老街川菜馆……它们是不靠噱头唬人的“苍蝇馆子”,一家人守着一家店,守白了头,调教出周边几代人的成都胃。

散落在成都街头巷尾的牛市口盲人按摩店,根也在这里。成立于1974年的成都第一家盲人按摩(学校)医院——牛市口盲人按摩学校,位于牛市口路42号。白底红字的陈旧招牌见证了这条街40多年的风雨。街上人来人往,消逝新生,只有它坚守着一个技艺,庇护着一群人,于时代浪潮中生发出巍然不动的底气。

在牛市口来回踱步几圈,坐下闲聊几句,就会了解现在这条街区所呈现的面貌都是自发生成的。老店成都味,小店烟火气,它们被岁月筛选下来,服务着几代人的吃喝,守着周围的人安居乐业;新店因为梧桐树、或者独栋的店面空间自发地聚集过来,落了土,生出根,为这条老街带来了新的人、事、物。

似乎一切变化都是自然,也许一切变化都是必然,毕竟这可是牛市口。

锦江区作为时尚潮流与烟火成都的代表,汇聚着一条条年轻化、自然态的城市更新品质街区,比如镋钯街、华兴街、春台市锦等,营造出国际时尚消费的场景,为成都注入了丰沛多元的生命力。

回归到本地人的烟火日常之下的市井生活,牛市口无疑是特别的,是非典型、具代表性的自更新片区。时髦新店层出不穷,像野生的种子,自发飘落在这片底蕴深厚的热土上,茁壮地冒出小芽,迎着期待破土、新生。

牛市口的“旧”处,汇聚出一片烟火升腾的沃土,当前锦江区注重消费场景的创新,依托攀成钢商圈超过10万的高品质人口,牛市口刚好填补了其“烟火气”消费场景的空缺。牛市口的“新”处,生出几根时尚艺术的嫩芽,10多家潮流新店聚集,时尚新消费发轫,在成都街区“ 精品化 ”的潮流中崭露头角。

牛市口是锦江区正在生长的一颗种子,热土依旧,种子会如何生长,也许不久又会有新的答案……

有点编辑部出品

总编 | 豆沙

撰文 | 大鱼

设计 | 果子

摄影 | 阿悦

本文素材为有点编辑部原创出品,部分来自网络

如需引用请后台私信获取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