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中国人打工史 正在重演

(图/截自美国之音YouTube)

近日朋友安排一场聚会,得知其中有位是来自于纽约的台湾人,于是与其聊起许多关于我在纽约的往事。印象中老电影《爱在他乡的季节》,故事便是发生在那个时空,因此特别重温一番。

《爱》片(Farewell China)是1990年上映的一部港片,故事讲述海外移民的艰苦生活。不知为何,一段往事特别让我难忘。1990年元月我飞到纽约布鲁克林留学,与原本合租一间Condo的4人同住。室友彼此间和和气气,只不过大家不约而同都讨厌同一位女室友。一来是其余的我们几人都来自台湾,唯独她来自上海。

二来,因为她主修钢琴,经常弹着不娴熟的曲调或同一段落,听起来折磨多于享受。每晚都必须要有人去敲门,提醒她已太晚,不能再练琴,烦不胜烦。

三来,是经常有男人来她房里,刚开始以为是她的男友,慢慢地有许多不同的男人来找她,一待就老晚,黑人、白人、华人、老的、年轻的……,我们在饭厅用餐时经常撞见,室友们面面相觑,觉得她未免也太不检点了!

一天晚上,几位室友巧合在饭厅用餐,她刚好也从房里出来微波食品,一时兴起,就坐下来跟我们闲聊。聊着聊着,索性就邀我们进她房间听听她的琴声。过了大约半小时,她说要如厕,忘记是哪位室友了,一不小心手肘撞到旁边的面纸盒,掉在地上,我将纸盒捡起来,看到纸盒白色的背面写着「Prostitute」(妓女),吓了一跳。大家此时才解开疑惑,可能她不方便的时候就将面纸盒正面朝外,方便的时候,就接客,以此来维生及付担高额学费。

如厕完,大家装做若无其事,此时她拿出与女儿的合照,述说着如何忍痛把女儿留在家乡,只身一人来到纽约,一边赚钱读书,一边打工,希望给家人过好生活的事,也描绘有多次撑不下去,想逃回家乡的心情。

1990年代,台湾变有钱了,那是台币最强势的时期,我们并不清楚原来中国经济彼时仍十分困难,很多人攒够了机票钱就飞来美国,什么都没有,只有命一条,八仙过海,各凭本事活下来。女室友三言两语带过她的经历,来自台湾的我们,实在无法体会一个一穷二白的女人在这个人吃人的纽约活下来要经历多少的磨难。

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感到好奇,这位女室友最终是梦碎纽约,下场凄惨,还是让自己异化,跌落资本主义的大酒缸里,彻底变成个美国人,抑或是最终拾回初心,甘愿回到故居,陪伴她的先生及女儿?

有人认为电影里呈现的种族歧视及文化差异夸大了些,至少我第一手经历与电影里人事时地相似的许多故事,觉得是若合符节。活在2023年时空下的我们,或是1990年的我,好像认为生存不就是一个人的基本人权?年纪较轻的现代人真能体会环境是如何能彻底改造一个人?

我们公司每年都有来自美国的留学生来实习。上周一位来自纽约的实习生带来了她母亲提供的一则新闻主题跟大家分享,标题是「中国人偷渡美国猛增暴翻13倍」,内容介绍一个新词叫「润学」──润与英文Run为谐音,意为跑路、逃跑之意。而「润学」则是翻自Run Philosophy一词。描述中国人偷渡至美国的情况,热门路线是从中国出发前往无需签证的厄瓜多,并跟随拉丁美洲移民队伍北上,最后到达美国边境如加州沙漠或德州等地。同学同时还附上了许多人餐风露宿,期盼寻求一个打工机会的实境照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纽约中国人的打工史似乎正在重演。(作者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