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说我不结婚,人穷别生孩子,快活50年,后20年遭点罪,亏吗?

北京理工大学一位女生,最近在街头接受采访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输出的观点爆火网络。

这位00后的女大学生说了4个意思:

1.“我是不婚主义”。

小姐姐虽然只有20来岁,却好似经历了无数的岁月风霜,她非常坚定地说:“我是不婚主义,因为结婚面临许多问题,还有徒增的生存压力”。

小姐姐认为,如今离婚率高,就是因为很多人后悔结婚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一个人生活挺好。林黛玉说过,不嫁人还干净呢!

2.“我最讨厌的是,穷人还要去生育!”

小姐姐这一句“穷人不配生育”,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很多网友说,你不婚就不婚吧,干嘛还管别人生孩子?凭什么说穷人就不该生孩子?

小姐姐自有她的理由。

她认为穷人给不了孩子富裕的生活,孩子可能会自卑,他要用一生来治愈贫穷的经历带给他的伤害。

小姐姐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期望她能够做人上人改变家庭,这让她压力倍增。

小姐姐还说,小时候每天吃榨菜,跟父母睡过公园,她不想让孩子也过穷人的生活。所以,穷人就不要生孩子。

3.“快活50年了,后面20年稍微遭点罪,不亏。”

小姐姐今年20来岁,她认为不结婚可以快快乐乐再活50年,那时候70岁了,可能会有一些孤单,但是如果能活到90岁,“快活50年了,后面20年稍微遭点罪,不亏。”

所以,小姐姐认为趁年轻多攒钱,至少要足够自己养老。

4.“人口老龄化跟我没有关系。”

有人问,如果大家都抱定不婚主义,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

小姐姐却认为,她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跟人口老龄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因为世界那么大,不缺她一个。

对于北京理工大学这位女生的观点,网友也分两类,一类是批评,一类是赞成。

批评者认为,“考上大学不结婚的人,是读书读傻了。”父母好不容易将她养活大,供她考大学,结果她不结婚,不生孩子,她就是这样回报父母的吗?这种人对社会也没有一点责任感。

赞同者认为,结婚不结婚,生孩子不生孩子,这是她个人的自由,并不犯法。何况,时代洪流中,个人选择结婚与否、生育与否,并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它也不是一道对与错的判断题。

对于这件事情,我也有几点看法。

第一,北理工女生之所以“一鸣惊人”,是因为她的代表了许多知识女性的观点,如今有一个现象,女生学历越高,越容易不婚。

这些女性不爱结婚,是因为婚姻不再是女性生活中的唯一目标。

过去的女性,以追求结婚生子为目标。给夫家生下男孩后,她就有了立身之本。

而现在,女性意识到能保障婚姻和生育的,只能是自己的事业和能力。因此女性事业心越来越强,从而导致她们不可能回归贤妻良母的角色。

尤其是现代女性接受到更高水平教育,有更多机会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在经济上独立,不再依赖婚姻来获得经济保障。

女性对婚姻需求的变化,使得不婚主义成为一种趋势。

第二,我不结婚生子,世界这么大,不缺我一个。

持这种观点的女生很多。

我有个亲侄女,从小就是个学霸,上的是985大学,毕业后去英国读研,后来又读博,最后留在了英国某大学的研究所。

侄女今年40岁了,仍然是单身。可把爸妈急坏了。每年去英国看女儿,主要话题就是催婚。

侄女被催急了,说:地球上80亿人口,难道我不结婚生子人类就灭绝了?不缺我一个,这辈子一个人挺好。

这两年,她爸妈干脆不再催婚了,随其自然。

第三,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一个发小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去苏州就业,今年32岁了,也是说啥也不结婚。

这个女孩主要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她5岁时,父母离婚,后来爸爸又给她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又生了个儿子,从此女孩就成了家里的“使唤丫头”。

后妈什么都让她干,一天三顿饭,刷完刷锅必定要她干,洗衣拖地也是她的,后来做饭也是她的。

有后妈,就会有后爸,这句话一点都不错。爸爸慢慢也被后妈洗脑了,动不动训斥她。

女孩千辛万苦还是考上了大学,报的志愿是苏州的一个民办本科院校,她就想着离家越远越好。

大学毕业后,她爸爸想让她回河南老家考教师编制,她拗不过,回来参加了考试,卷面上会的题目她故意不做,最后没有考上教师,就有回到了苏州。

如今她靠自己买了一套公寓房,说自己是单身主义者,不想结婚,更不想生孩子。她从父母那里得到太多的婚姻刺激,觉得结婚真的没意思,整天吵吵闹闹,一地鸡毛,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

有人说,这些不想结婚的女孩,是读书读傻了。

我不这样认为,这个黑锅,读书可不背。我想说,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而不是去嘲笑和贬低别人。

对于北京理工大学这个女孩的观点,我们不应简单地批评她,而是要反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产生?我们的社会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