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开学疫情再起 我校园防疫同存隐忧 教育部这样说

大学开学倒数计时,对于师生疫苗接种情况、购买快筛检测还有课程管理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师生谈起开学不免感到心慌。(本报资料照)

开学倒数计时,由于部分老师还没施打疫苗,并非各学龄学子都能接种,还有快筛检测昂贵,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自行负担,欧美国家则是在开学后确诊数飙升,诸多原因让各界忧心我国校园防疫恐同样出现漏洞。对于相关问题,教育部回应保守,像是对于大学课程采远距或实体,作法仍处于草案阶段,不过检测项目则不反对由各校自筹。

紧接在中小学之后,大学即将在1个月后开学,不过由于大学校园环境自由,课程安排弹性,校园与课堂管控将是一大考验。

台北某公立大学理工科青年H教授表示,学生目前几乎都没有打疫苗,即便BNT疫苗即将来台,但开始施打并完成校园覆盖率也要一段时间,大学部有大堂通识课,修课人数多,因此他已排除9月新学期在大学部开课程,尽量以小型课程为主。

谈到高端疫苗相关问题,H教授特别提到,校内除了不少年轻老师施打高端疫苗,也包含学生,但高端疫苗缺乏临床实证,「根本无法确定有效,这些人打了,如果自认有效,然后就乱跑被感染,可能会加速传播。」

H教授也说,欧美国家也都是在开学后,确诊数开始飙升,即在于无症状师生开始移动,「想到这里不免有些担心。」

对于大学课程管控方式,将如何采取线上或实体授课,教育部回应,正在研拟「110学年度大专校院校园防疫工作注意事项(草案)」,包括班级授课及远距教学等事项之指引,并征询专家学者意见中,预计在大专校院开学前两周,通函各校配合办理。

而在快筛检测方面,目前像是阳明交通大学宣布替师生免费进行快筛,清华大学将快筛试剂放入新生包裹作为入学礼,成功大学则将PCR列为新生体检项目之一。但由于费用高昂,像是H教授任职的大学便正在评估,是否自腾经费购买为师生采检,尚未定案。

对此教育部则指出,大学为维护校园师生健康安全,得依学校卫生法规定,于新生入学健康检查纳入PCR筛检或快筛项目。而学校为降低学生负担,以自筹经费补助学生快筛费用,教育部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