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开打 蔡苏动员

(图/民进党提供)

继五倍券在民进党各派系施压下改成免费领之后,近期BNT疫苗将到货,英系和正国会也分别发出联合声明,要求让大学生甚至研究所学生开学前也能打到疫苗,从「反苏」到「逆时中」,面对2022年地方选举,民进党内部已是山雨欲来。

蔡英文总统29日搭专机南下高雄探视涌言会精神领袖、人称「海董」的三立电视台董事长林昆海,表面上是探病,实际上也在为明年九合一选举派系间的竞合提前布局。

南台湾是民进党大本营,却也因为党内提名后几乎是笃定当选,成为各派系厮杀的一级战场,为避免2018年地方选举惨败的历史重演,身兼党主席的蔡英文已提前拢络各派系。

虽然涌言会比不上新潮流、正国会和英系的势力庞大,但凭借着「海董」在传播界呼风唤雨的地位,以及涌言会「关键少数」的力量,谁都不敢忽视,不仅小英亲自探访,苏贞昌去年也主动藉探病之名破冰送暖。

不过选举毕竟是真枪实弹,就连市长人选相对稳定的高雄市,议员选举部分各派系的争夺战早已是暗潮汹涌。台南市更不用讲,上届选举地方上反赖与挺赖势力的恩怨情仇至今未解,还涉及下届议长的人选之争,现任市长黄伟哲能否不经初选直接提名,恐怕还有得吵。

这波疫情以来,正国会已陆续针对扩大纾困、五倍券直接领、BNT疫苗施打往上扩及青年族群等议题,发出多次联合声明,从战绩来看,除了疫苗外,几乎是「次次奏效」。英系也不甘示弱,不仅以直系子弟兵关系「面圣」,翻转五倍券政策,疫苗政策更是早正国会一步发联合声明,要求优先接种对象列入18岁至20岁青年族群。

因为面对2022年地方选举,行政部门政策的好坏,成绩都是算在以苏贞昌为首的「苏系」头上,好的政策其他派系不愿为他人作嫁,坏的更不愿背锅,宁可直接诉求地方民意,巩固各民代和派系在地方上的势力。基层民代对于地方政治的嗅觉比中央更敏锐,相较于2020年总统大选前党内团结的氛围,正国会、英系近日的动作频频,正反映了各派系对当前行政团队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对明年选举的不安。

眼见12月18日全国性公投即将来临,从「反莱猪」到「珍爱藻礁」,这些攸关食安和环保的重大政策,很难自圆其说,只有从政策上开辟新战场,才能转移民众目标。也因此,国内疫情已渐平缓,但民进党内派系之争却是「山雨欲来」,可预见各派系对政府推出的政策,意见会愈来愈多,执政团队除了应付在野党,如何摆脱党内派系压力,恐怕才是真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