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渊:我一生受国家教育 但没有一天为国家服务

前台大校长、经济学家孙震。(本报资料照片)

孙震新书《等闲识得东风面:当亚当.史密斯遇见孔子》(天下文化)

蒋院长宣布十项重要建设后,又指示行政院秘书长费骅研究下一阶段台湾应发展的产业。费骅和他上海交通大学同学、交通部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商量后,邀请另外一位上海交大同学、美国RCA研究部主任潘文渊来台献策。潘先生来到台湾后,由方先生陪同考察台湾工业发展的情形。

一九七四年二月七日,费骅邀请了经济部长孙运璇、交通部长高玉树、交通部电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兆振,以及方贤齐和潘文渊,宾主共七人,在台北巿南阳街小欣欣豆浆店举行早餐会。潘先生在会中报告,他发现台湾的电子表工厂和电子计算机工厂如雨后春笋发展。这些工厂都是进口「积体电路」(IC)在台湾装配,而IC是所有电子产品的核心零件。他建议以电子表为载具,从美国引进技术,在国内研制积体电路,以积体电路为基础发展电子工业,将劳力密集的电子工业发展为技术密集的科技产业,美国有很多华人专家,可以组成顾问委员会予以协助。与会的人都同意潘文渊的意见,而经济部长孙运璇更为积极,希望潘先生返美后征求旅美专家意见,再来台湾提出建议。

一九七四年七月,潘文渊再度来台,在圆山饭店从七月十二日到二十一日「闭关」十日,撰写他的「积体电路计划草案」,于二十二日送交经济部孙部长。孙部长于二十六日下午二时召开专案会议,邀集经济、交通两部有关官员、学者与业界代表,经过三小时讨论,于下午五时结束,孙部长做出五点结论:

(1)全力推动积体电路工业发展;

(2)请潘文渊尽快在美成立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协助国内发展电子工业;

(3)国内事宜由方贤齐负责联系接洽;

(4)由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计划执行;

(5)所需经费一千万美元由孙部长负责筹措。

一九七四年九月一日,工研院成立电子工业发展中心,由交通部电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担任主任,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胡定华出任副主任,负责计划执行。胡定华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美国密苏里大学电机工程博士。他在交大同时兼任半导体中心主任。由于当时无论康宝煌、王兆振或方贤齐都不是积体电路专家,所以胡定华以副主任成为这个计划的实际负责人。他生于一九四三年,这年只有三十一岁。

十月二十六日孙部长在美国潘文渊府邀宴海外学人夫妇,组成「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由潘文渊担任召集人。潘先生为协助台湾发展积体电路,避免利益冲突,自他服务的RCA提前退休,夫人亦配合辞去在纽泽西的永任教职。TAC的委员利用公余私人时间,协助工研院技术发展工作;他们和潘先生都义务为中华民国服务,没有一个人接受台湾的报酬。

潘文渊决定从RCA提前退休,说了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潘先生说:「我一生受国家教育,但没有一天为国家服务,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一九七六年三月五日,工研院与RCA签订《积体电路技术授权合约》。四月二十六日开始分两批选送年轻工程师到美国RCA各地工厂接受实务训练,第一批十九人,第二批十七人,合计三十六人,包括自美返国的杨丁元、史钦泰、章青驹在内,都由胡定华面试选定,他们当时大致都不到三十岁。后来大都成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将帅,为台湾的科技产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我记得胡定华在工研院举办积体电路技术引进二十五周年的纪念会中致词时说:「这些人现在都有了一些财富,可能到第三代也用不完,可是他们当年没有一个人心中想到钱。」

一九七六年七月,工研院兴建积体电路示范工厂,一九七七年十月落成。孙部长在落成典礼上说:「此示范工厂之完成,象征台湾电子工业摆脱以往装配型态,迈向技术密集型态。」示范工厂由史钦泰担任厂长。

一九七九年四月,电子工业发展中心升格为电子工业研究所,由胡定华担任所长。下设积体电路发展中心和电脑技术发展中心,分别由史钦泰和杨丁元担任主任。一九七九年九月,电子所筹设联华电子公司,移转技术。一九八○年五月,联华电子公司成立。这年行政院在新竹成立科学工业园区,联电成为入驻园区的第一批公司。

一九八三年七月,电子所提出「超大型积体电路(VLSI)计划」,提升设计与制造能力。这个计划虽然一波三折,迟至第二年才由政府批准,但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一九八五年八月张忠谋出任工研院院长,不久开始筹设「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如今台湾半导体相关公司林立,积体电路技术领先世界,逼近奈米极限,已成为世界科技产业的重镇。(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