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我最值得庆幸且将终生不悔的是做了老师 | 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今年,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到来之前,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公布。
他们是来自中小学、高教、幼教、职教、特教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是自觉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先生”,也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
为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广泛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激励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呈现12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以飨读者。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从事高等教育40年来,他带领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学术研究,累计培养博士生70余名;他主持编写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重点教材,为推动经济学与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持完成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论》等著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奖等荣誉。
“从过去这大半生的经历看,历史给我最宝贵的机遇是做老师,而我最值得庆幸且将终生不悔的是做了老师。”面对媒体的采访,逄锦聚由衷地说。
从1984年在南开大学任教开始,逄锦聚担任过南开大学副校长、“2011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等职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入选中央宣传部“劳动者之歌”人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他还作为代表出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众多身份和荣誉面前,逄锦聚最看重的始终是教师身份,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为南开大学、天津市和全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做理论创新的践行者
逄锦聚从事高等教育40年,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多门课程,累计培养博士生70余名。
他积极推动教材建设。2004年,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他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并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工程教材编写;受教育部委托,他主持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划、经济学专业规范,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指南,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进入新世纪,逄锦聚出任第一主编,组织全国14所建有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该书自2002年出版以来,已被几百所高校作为财经类本科生核心课教科书,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老师要做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与学生能做知心朋友、进行充分交流、教学相长的人。”逄锦聚始终用言行和勤勉把道德规范与学术素养等重要品质播种在学生心田。他教导学生并以身示范“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学生感慨道,“逄老师常提点我们,不做脱离实际的‘花哨学问’,这句话会伴随我们一生”“逄老师出成果不求多,不图热闹好看,而是力求准确、创新”。
2018年底,逄锦聚受邀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和博士生导师。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和最前沿的实践与理论进展讲授给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博士生纷纷表示,听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既站得高又立足实际,既讲理论又讲方法,令他们受益终身。
在逄锦聚的积极推动下,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国家“2011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先后成立。逄锦聚积极参与这些高端研究机构的创建,并受命出任多个中心的主任,带领一批中青年教师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扎实推进梯队建设。同时在全国高校率先创办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创办海外研究基地,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而青年人才决定着祖国的未来,我愿把毕生精力献给经济学研究和青年人才培养。”在担任南开大学副校长期间,逄锦聚与全校师生一道,大力弘扬南开优良传统和学风,将“南开学风,堪称一流”的佳话传承下去。
他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推动形成并总结概括了具有南开特色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教育部组织的两轮本科教学评估中,南开大学均被评为优秀。
1998年,逄锦聚开始担任教育部高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0余年间,他推进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全国13所高校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基地建设,不仅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的经济学人才,而且为新时代培养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先期探索,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多学科、众多学者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在逄锦聚的带领和言传身教下,一批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青年学子和青年教师正茁壮成长,本硕博毕业生遍布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机构,成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逄锦聚致力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先后主持完成并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发表了系列高质量文章,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贡献。
新冠疫情期间,逄锦聚两次感染住进医院,他不顾个人安危,在防疫的同时依然带领教学与科研团队全力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攻关,并高质量完成了中央马工程重大委托课题,承担并完成两项重点教材编写任务。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逄锦聚年轻时当过农民,种过地、掏过粪,还做过木工、泥瓦工,甚至创办过一所半耕半读的乡村中学。这些宝贵经历让他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中国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因此下决心要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统一起来,扎根中国大地,做一辈子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
重视调查研究、问题导向和向实践学习,是逄锦聚对自己的硬要求。不管多忙,每年他都会找机会深入实践做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农村、企业开展调研,提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观点和政策建议。他常说:“经济学家不应只做从书本到书本的教书先生,而应当一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脚踏祖国大地,才能把殿堂里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中的成果。”他主持完成的一系列调研报告、咨询报告送中央和地方领导参阅,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1995年,逄锦聚参与编制了天津物流业发展纲要(建议),这是我国较早的地方性物流业发展纲要。近年来,他关注浙江共同富裕试点情况和全国共同富裕的进展,指导学生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撰写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文章和咨询报告,引起理论界关注。
在对北京、天津经济展开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逄锦聚和同事撰写了关于京津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关于京津经济统一规划、产业结构优势互补、加快京津间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等建议,其中多数已付诸实践,为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质量实施、高水平推进提供了前期的理论基础。
逄锦聚始终认为,在当今时代下,形成合乎中国实际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尤为重要,这是一个需要共同努力、持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将近耄耋之年的他愿意继续和大家一起作更大的努力,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 本报记者 解成君 综合整理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朋友圈】
文字来源 | 中国教师报
视频来源 | 中国教育电视台
编辑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