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观点|传承用海智慧、重建舟船技艺 复振航海文化力启动海洋DNA

传承用海智慧、重建舟船技艺,「复振航海文化力」启动海洋DNA。(图/海科馆)

为缩短国人在意识上与海洋的距离,海洋委员会今年推动为期四年以「船」为载体、「出航」为核心架构的「复振航海文化力」计划,期借由传承用海智慧、重建舟船技艺、提升航海能力及串连特色进海文化等策略,以展览、出版、实作等方式,重拾并新创与海共生的航海技艺与用海智能。

罾仔船,木船团队正进行测绘,未来将复造。(图/海科馆)

海洋委员会在113年「促进地方政府推动海洋事务补助计划」中新增海洋文化思维主流的征件领域,并接续支持学校、社教馆所及地方团体提案举办以社区用海记忆为主题的「老照片、老影像展览」,以「海洋文化领航计划」促成海洋传统知识与实践出版,及造舟技艺传承,并将于6月15日国家海洋日庆祝活动时,邀请国人参与实践进海能力的「航海大会师」赛事与活动,113年度「复振航海文化力」各项提案,聚焦于原住民族造舟技艺与航海技术、中式传统船舶制作技艺,与台湾海洋地景及海洋产业文化路径等三大主轴。

兰屿拼板舟。(图/张琨辉拍摄、海委会提供)

为深入了解与重新探求原住民族的造船与航海,海委会支持出版兰屿朗岛部落跨越号的造舟与航行纪实等书籍;在船舶制作技艺方面,补助国立成功大学团队诠释保存中式帆船图谱;另为发掘台湾特色的海岸风貌、文史脉络与文化路径,与兰阳博物馆合作出版南方澳渔师的地名记忆专书。

70年代末桃园消失的古老捕鱼方式。(图/台湾文化事业发展协会)

海洋委员会政务副主委洪文玲表示:「船是人类能在海洋活动的重要载体,而人类祖先越过『海岸线』进入海洋,是从手造、手划小船开始,逐渐利用风帆航行并畅行全球,直到最近几百年才利用机械动力新式船舶航海;因此,造(舟)船是用海的基础文化底蕴。」

1984年渔民抓弹涂鱼影像。(图/台南市生态旅游发展协会)

6月15日海洋委员会庆祝第五届国家海洋日,将重现及传承先民与海洋互动的航海、用船能力及智慧,办理包含「独木舟体验」、「帆船赛」、「帆船与游艇静态参观」及「特色船舶、独木舟造船工艺展示」的「航海大会师」活动,欢迎对于海洋及航行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