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和笔顺问题又又又上热搜,吃瓜群众很不淡定,有那个必要吗?
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二十八期(总第798期)
一觉醒来,拼音和笔顺问题,又上热搜了,吃瓜群众又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这既是个新闻,又不是个新闻,只是“旧闻翻新”,重炒一盘冷饭而已。拼音和笔顺,是一些流量短视频博主的“心头好”,因为这个话题,不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而且能在瞬间激发很多人的“不平之气”。于是,每过一段时间,就围绕这个话题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漩涡,吃瓜群众在其中被忽悠得七荤八素。
立住跟脚,冷静下来看,其实每次所举的例子无非是那几个。
拼音问题就是o为什么不读“窝”,要改读“欧”了,“嗯”的注音怎么不注成“ēn”,偏偏要注成“ǹg”。“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原来明明老师强调要读成“xiá”,现在怎么就要读成“xié”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原来明明读“jì”,现在为什么要读“qí”了?最多再加上什么“笼盖四野”“乡音无改鬓毛衰”等几个而已。
笔顺问题,与读音问题类似,也常常聚焦在特定的那几个字上。比如,“火”“方”“车”“为”等字,凭什么现在老师教学生的笔顺和我当年学的不一样?
每每读到这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难道我当年读了个‘假书’?”然后,就愤愤不平起来,就义愤填膺地开始发表看法了。
为啥专家死抠这种细节?变来变去就是吃饱了撑的!
改过来,改过去,每次都改一点儿,然后字典词典才能出新版赚钱。
这么来回折腾,考试怎么办?我都不敢辅导孩子了。
甚至还有人号召要抓汉奸,认定教育和文化事业领域混进了内鬼,有人在蓄意搞破坏了。
以上每一种典型看法,都能引发相当强的共鸣,获得无数点赞。可是,这些看法,充其量只能说是个人的直观感受,既谈不上有什么明确观点,也说不上有什么论据支撑,更谈不上有条有理的论述。
难道没人从学理上去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吗?当然有。但说了有用吗?没用。因为众声喧哗之下,不太有人能听得进去讲理,大多数人都不过是“我只相信我愿意相信的。”
有鉴于此,我也不准备就这个问题长篇大论地去做分析。只谈一点儿基本常识。
先说拼音。
1.现在学生学的拼音基于《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该方案的实施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事情。在此之前还有其他多种标音方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任何一个方案,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根据研究的深入,发展的需要,有所调整,有所变化,非常正常。
2.汉字的读音变化是常态。
不用说千百年来语音的巨大发展变化,就是几十年时间,都会变化。有些字音的变化还是以讹传讹,习非成是的结果。因为大家遇到某个字,都习惯用那个“错误”的读音,然后在工具书中这个原本被认为是错误的读音就“转正”了。工具书中汉字的读音,并不由编写者说了算,更多是“从众”的结果。
3.些微语音差异不影响交流。
“广普”和“川普”,或者各种地方的“普通话”,虽然都趋近于普通话,但在特定字的发音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与人之间交流。字典词典上微小的变动,同样不会对人们的日常交流产生巨大影响。
再说笔顺。
1.笔顺是为了便于书写作出的人为规定。
这种规定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根据绝大多数人的书写习惯总结出来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则可以书写得又快又好。但具体到某个字的笔顺,无论是从纵向的时间来看,还是从横向的空间来看,都会存在细微差别。更不用说到每个具体的人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的笔顺完全正确。
2.笔顺只是书写中的过程性要求,而不是书写结果。
相较于笔顺正确,字形正确更为重要。所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并不是一个原则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小学生初学汉字,强调基本的笔顺,实际上是为了建立起良好的书写习惯,越往高年级走,笔顺问题越不重要,只要掌握基本的笔顺规则,把字形书写正确就够了。
如果认真看了以上内容的朋友,可能会提出一个疑问,既然不那么重要,只是局部的微调,为什么还要调整呢?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又是什么呢?其实这背后存在一个汉语言文字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需要的问题,虽然和老百姓日常应用关系不是很大,但实际上却意义重大。
也有人会问,那怎么保证这些调整和改变就一定正确呢?其实这也不是吃瓜群众需要关心的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些调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有相关的“业内人士”去批评,去制衡。吃瓜群众如果有兴趣,看看热闹就好,大可不必义愤填膺。
我以为,对于吃瓜群众而言,与其纠结于某个字的读音变化,某个字的笔顺调整这些细枝末节,不如踏踏实实多读点儿书,提升一下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这要远比钻牛角尖收益高的多得多。
当然了,饶是说了这么多,也一定会有大量的人在纠结一个问题。考试怎么办?我以为有两点可以说:一个是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在这些调整的特殊点上设题;二是如果非要专门考到,那就特别记忆一下就好了。
事实上,真正纠结的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还曾经有过这样的调整和变化。最纠结的是那些曾经当过学生的“学生”,他们面对这种改变,不愿去接受,也不愿去调整,更不愿去深入学习研究,不但缺乏一些基本常识,更迈不过去心里这道坎儿,于是才愤愤不平。
关于读音和笔顺,我之前写过很多文章,谈得更为系统,更为深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下面的文章链接。
另外,我的视频号,最近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