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田间发现「苹果脸」!农民一眼认出...是落难草鸮

由农民通报在纸箱内救援中的草鸮幼鸟。(屏县府提供)

林姓农友的凤梨田和猛禽栖架。(屏县府提供)

今年1月17日,屏东盐埔乡林姓农民工作时,发现一只无法飞行的草鸮,立即通报屏东县政府农业处,并后送至屏科大野生动物收容中心救治,经过1周照养,将于近期安排野放。屏县府自2022年开办草鸮生态服务给付计划,迄今累计有80位农民加入,友善农地面积达68.65公顷,核发奖励金新台币171万3506元。

在盐埔栽种凤梨的林姓农民,是2023年首度参加「濒危物种及重要栖地生态服务给付推动方案」,这方案由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补助屏东县政府,推动草鸮的生态服务给付计划,配合田间不施用毒鼠药、毒饵、非友善的鸟类防治网等。

且符合农业安全检出规范或架设栖架来营造适合草鸮栖息环境,再由县府核发符合条件的耕种者「生态薪水」。参与农民除了要符合计划规范的农作栽培方式外,每年还要进修至少4小时的生态环境保育训练课程,才能符合奖励资格。

林姓农民表示,因为参与课程而对生态保育有更多认识,上课时老师不断强调如何友善栽培及守护草鸮,让他对苹果脸的草鸮印象深刻,并说,因为那只鸟有明显的爱心形状苹果脸特征,而且脸上羽色是咖啡色,跟成鸟白白的脸不一样,看到时立刻认出是草鸮,且应该是离巢草鸮幼鸟,马上电话通报。

屏县府农业处处长郑永裕表示,自计划启动开始近2年间,已办理至少6场草鸮生态服务计划说明会、4场草鸮友善农作的生态训练讲习课程,并颁发研习证书给完成生态课程的农民,积极推动草鸮栖地保护及复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草鸮。

由于草鸮数量稀少,每救回一只虚弱或受伤的个体,对于维系草鸮族群数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草鸮身长约35至40公分,全台数量稀少,估计不超过500只,属保育类第I级濒临绝种野生动物,栖息出没于草生荒地、高滩地、农耕地区。目前已知的族群威胁包括栖地丧失、毒鼠药中毒、游荡犬猫干扰及鸟网误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