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学生协助架设养鸡围网 重现部落换工传统

大学生协助架设养鸡围网,重现部落换工传统。(屏科大提供)

屏东牡丹乡公所2019年向国发会提报「屏东县牡丹乡地方创生计划」,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林下经济为主题的地方创生计划乡镇;并与屏东科技大学合作,辅导族人在山林中以山林畜牧养鸡为经济策略;22日更尝试以「换工」方式由民众协助搭设网架,以提高鸡只存活率。

族人表示,牡丹乡的好山好水,形成良好野生动物栖息地,不论是白鼻心、台湾猕猴等数量众多,成为鸡农们养鸡时的严重困扰。

大学生协助架设养鸡围网,重现部落换工传统。(屏科大提供)

屏科大社区林业中心特别结合教育部USR计划与台湾石虎保育协会,于牡丹乡高士部落合作办理围网换工假期活动,纳入过往部落「换工」的精神,期许不同村落的农友也成为彼此支持伙伴。

在地农友林淑贞发现,专家围网的方法与部落很不一样,作法比较扎实,例如打桩,就打了70公分深,但是在部落只有固定桩大约10公分而已,所以围网很容易摇晃。

大学生协助架设养鸡围网,重现部落换工传统。(屏科大提供)

由于过去山林养鸡对族人来说多半以自家食用为主,但在推动振兴山村经济的策略上,部落山林养鸡扮演重要角色,不只要考量环境承载量限制外,如何减少鸡只伤亡,提高育成率,也是评估养鸡整体效益的关键。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陈美惠带领社区林业中心团队,建立牡丹乡品牌「牡丹山林鸡」,支持超过40位以上农友发展里山微经济;截至目前,在牡丹乡饲养超过1万5600只鸡,若1只鸡对外售价为700元,则创造近1092万元产值。

大学生协助架设养鸡围网,重现部落换工传统。(屏科大提供)

陈美惠说,「换工」为部落长久维持的传统工作模式,不论是过去种植水稻与务农时的换工,或是婚丧喜庆的换工,都展现部落浓浓的人情味,甚至是各部落间交换知识情资、联络感情的重要场域。

此次办理「友善围网换工假期」,希望将日益茁壮的「牡丹山林鸡」产业提升,同时做到野生动物栖地保存共存目的,并透过部落的「换工」文化强调族人的情感连结,亦带动大学生深入山林服务,创造知识交流、保育与经济的多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