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冰墩墩哭了!“张艺谋太懂了”爆上热搜

中国基金报 泰勒

20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热搜再次霸屏!

冰墩墩挥手再见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在这里,激情不会消融,梦想与超越的故事从未停止。

鸟巢里

手机的灯光点亮看台

“星光”璀璨

现场观众齐唱《我和你》

闭幕式,从空中闪亮的大雪花火炬开始,灵动的音乐中,孩子们用绚烂喜人的雪花花灯与大雪花互动,浪漫纯美。

当经典乐曲《欢乐颂》响起,各代表团运动员入场,全体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向体育健儿们表达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

在现场

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

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代表国际奥委会

向6名志愿者代表致敬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奥运的历史创造了“向志愿者致敬”这一环节,并从此成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传统,这一环节在鸟巢重现。

“纪念时刻”2022年北京冬奥会选择了“折柳”,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方式演绎,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聚在场地中央,代表一年365天的思念

现场进行奥林匹克会旗交接仪式,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挥动五环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将会旗交给下届冬奥会主办城市意大利米兰市市长萨拉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市市长盖迪纳。

之后,米兰市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市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双城璧合·聚力联辉》。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致辞表示,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欢迎中国成为冰雪大国,并宣布第二十四届冬奥会闭幕。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的动人歌声再次响起,闪闪发光的奥运五环从场地中央缓缓升起,孩子们的歌声从《我和你》过渡为本届冬奥会的主题歌《雪花》,在歌声中,主火炬“大雪花”缓缓落下,奥运之火渐渐熄灭。

五环焰火再次升起,与2008年奥运会的五环烟花相呼应,鸟巢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为本届冬奥会画上一个成功圆满的句号。

巴赫:谢谢中国!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致辞时四次使用中文,对中国各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且祝贺中国成为冰雪运动之国。

“谢谢!中国!”巴赫用这样一句字正腔圆的中文感谢开启了自己的致辞。他高度评价了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上的表现,以及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巴赫接着强调,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闪耀,因为中国人们搭建了一个出色而安全的奥运舞台。冬奥村和场馆设施完善、服务温馨完备,各项组织工作非凡卓越。在感谢中国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后,巴赫第二次用中文说:“谢谢你们,中国朋友!”

巴赫在致辞中还感谢了志愿者的付出,接着他第三次用中文说:“志愿者,谢谢你们。”

宣布北京冬奥会闭幕前,巴赫强调中国已经有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确立了本届冬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巴赫说:“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之国。”接着他再次用中文说:“祝贺,中国!”

张艺谋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2月20日晚,张艺谋在知乎上谈这次奥运会的闭幕式与08年闭幕式“最大的不同”。

主火炬熄灭的瞬间,我的心中百感交集。

我们重现了2008年的那一幕:星星在地面汇聚,成为星光五环,伴随着《我和你》主题曲缓缓升起。然后这朵雪花火炬再缓缓下降,两者在空中交错,很浪漫,好像时光倒流一样,我自己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经典瞬间。

在看到两者交汇的一刻,我还是会感叹,就在此地,就在鸟巢,历史的瞬间相互交叠。仿佛只是这几秒钟,但一晃间十几年已经过去了。这个瞬间代表着2008年到今天,我们走过的路。

作为亲历者,这十几年走过来,我自己和国家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可以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让全世界和我们在一起。所以我认为这次冬奥会开闭幕式跟20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自信,我们放下了包袱,完全放松自己才可以浪漫。

我碰到过一位工作人员,他是2008年的志愿者,现在则成了志愿者的领队。他说他又来了,我说你成长了。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晃十几年,时光的重叠中,国家和我们都不一样了。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瞬间之后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这是中国人对于国家发展、对于国家越来越好的一种深切感情。

两次奥运会,我们不仅仅说“双奥”的概念,也不仅仅满足于我们是唯一的双奥城市、唯一的双奥场馆。它是我们走过的路,是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特别浓厚的,我也一样。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没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申办两次奥运会,也不可能有我所谓的“双奥导演”,这是我的幸运。从接到冬奥会任务开始,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能有懈怠。我总觉得家和国的事情,国家的还是更大一点。

我的性格就是陕西人的性格,对待大小事情,只要我接了,就一定要认真负责把它做好,一定要对得起大家信任。我的同代人很多都已经退休,我还能奋战在第一线,这是时代给我的机遇,不努力就会虚度光阴,所以我把大小事情看得比命都要紧。经常把事情排得满满当当,大事小事重叠着搭在一起,我喜欢这样。

保持这样的创作心态,其实我自己反倒觉得对身体有好处。我不太爱交际,也不太善于交际,麻将也不会打,啥事不做的话人可能就懒了,就迟钝了。我团队里有各种年龄的人,但开创意会,恐怕没有人是我的对手,我常常是最先想到主意的人。

这次闭幕式“缅怀环节”的创意会,我们其实也开了很多次,下了很多功夫。这个环节是自里约奥运会开始的规定动作,为了缅怀逝者。韩国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那么中国人如何表达死亡?如何在中国文化中萃取出中国人的生死观?我想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的是,对于逝去的人、对于生命,我们有属于中国人的乐观与向上。中国人对于逝者常说的一句话叫“一路走好”,我们的生命观就是如此,在纪念逝者、缅怀逝者的同时,我们常常会擦干眼泪,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活着。

所以我们选择了“折柳寄情”的意象。大家拿着一个发光的“柳条”,在《送别》的音乐中缓缓地向中间走,有无数道绿色的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来。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

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一切都要向前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