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地理】高考地理常见天气系统图汇总,很实用!大型空气涡旋——气旋、反气旋与锋面气旋

高考地理常见天气系统图汇总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一、气旋与反气旋

1.气旋:指大气中占据三度空间且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气旋直径通常为1000km。

2.反气旋:指大气中占据三度空间且中心气压比周围高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反气旋直径比气旋大,大者占据最大的大陆或海洋。

3.气旋、反气旋的强度,用地面最大风速来度量,最大风速越大,表示气旋、反气旋越强。中心气压值越低,气旋越强,反气旋越弱;中心气压值越高,反气旋越强,气旋越弱。

4.气旋和反气旋的强度变化规律:

气旋加深或发展: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降低,或低压区内气压梯度随时间增大。

气旋减弱或填塞: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升高,或低压区内气压梯度随时间减小。

北半球气旋,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摩擦作用,近地面层有气流辐合。反气旋,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流辐散。南半球相反。

二、锋面气旋及其典型气候现象

锋面波动学说认为,准静止锋或缓慢移动的冷锋,锋面上产生波动,在适宜的环流条件下,波动加深,逐步发展而形成锋面气旋。

它从生成到消亡,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画图):

初生阶段:气旋发生前在地面上有一锋面。锋面北面冷,吹偏北风;锋面南面暖,吹偏南风。开始出现波动时,冷空气向南侵袭,暖空气向北扩展,使锋面演变为东段呈暖锋,西段呈冷锋,并出现相应的锋面降水。

发展阶段(成熟阶段):锋面波动振幅加大,冷、暖锋进一步发展,锋面降水进一步增强,雨区扩大。地面图上闭合等压线增多,气旋不断加深,暖区逐渐变窄。

锢囚阶段:锋面气旋进一步发展,由于冷锋移动较快,暖区逐渐缩小,气旋式环流更加明显,地面闭合等压线增多。当冷锋赶上暖锋后,合并成锢囚锋,中心气压更低,暖空气逐渐被抬升至高空,降水强度和范围增大。

消亡阶段:经过气旋的锢囚阶段后,冷空气从两边包围暖空气,迫使暖空气上升,这时地面呈冷性涡旋。由于地面的摩擦和辐合作用,气旋从地面开始填塞、消亡。

锋面气旋的天气主要是大风和降水,它是由流场、气团属性和锋的结构特征所决定的。

锋面气旋有强烈的上升气流,有利于云和降水形成。

三.冷性反气旋:也称冷高压。

冷性反气旋发生于中、高纬度地区,冬半年活动频繁,势力强大,影响范围广泛,往往给活动地区造成降温、大风和降水,是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最突出的天气系统。

冷性反气旋是从冷锋后部一个弱的地面高压脊上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增强时期,静止少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冷性反气旋内部空气比较干冷,空气下沉,云雨不易形成,在它的控制下较多出现晴冷少云的天气,易发生霜冻。

四.寒潮:

寒潮指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且寒潮所经之地气温在24小时内猛降10°C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在5°C以下。

达不到上述标准的称为冷空气或强冷空气。

寒潮会给农、渔、交通、建筑、花卉甚至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五、热带气旋

1.热带气旋:

指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涡旋。

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

2.形成过程:

低空原先要有一个热带扰动,造成辐合流场,以提供发展热带气旋的初胚。

要有广阔高温的洋面(海水温度在27°C以上),以蒸发大量水汽到空中凝结,提供形成台风的巨大潜热能和造成大气层结不稳定。

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以使扰动气流逐渐变为气旋性旋转的水平涡旋,并使气旋性环流加强。

基本气流的风速垂直切变要小,以使潜热积聚在同一铅直气柱中,而不被扩散出去,达到形成和维持暖心结构和加强对流运动。

对流层中相对湿度大和高层为辐散流场也是热带气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热带气旋生成和活动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六、台风结构与天气

台风的结构与天气:根据台风中的风、云、雨等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可将台风分为大风区、暴雨区和台风眼区。

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最大风速之间的区域,风速在8级以下,向中心急增。

暴雨区:从最大风速区到台风眼壁,有狂风、暴雨、强烈的对流等,台风中最恶劣天气均集中出现其间。

台风眼:台风眼是由于外围的气流旋转太急,无法侵入而造成的,半径约520km。台风眼内气流下沉,风速迅速减弱或静风,天气晴好。(一次成熟的台风,在一天内的降雨量大约相对于200亿T水)。

七、热带气旋的移动与路径

热带气旋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热带气旋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

第一,内力:主要由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

第二,外力:是热带气旋外围环境流场对涡旋的作用力。

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移动,大致有三条路径:

西移路径:热带气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一直向西移动,经南海在海南岛或越南登陆。

西北路径:热带气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台湾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浙闽一带登陆。

转向路径:热带气旋从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移动,到25°N附近,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呈抛物线形,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及日本影响较大。

八、副高

副热带高压:指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

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活动的规律:

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强;自夏至冬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

在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20°N以南地区,在其北侧与西风带中的温带大陆气团相遇而形成雨带,华南地区进入雨季。

6月中旬,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稳定在20°-25°N之间,华南雨季结束,长江流域和日本一带进入梅雨季节。

7月中旬,脊线第二次北跳,摆动在25°-30°N之间,这时黄河流域进入雨季,长江流域梅雨结束,进入盛夏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

7月底到8月初,脊线第3次北跳,跃过30°N到达最北位置,这时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9月上旬,副高脊线自北向南退缩,脊线第一次回跳到25°N附近,长江中下游出现秋高气爽天气。

10月初,脊线回跳到20°N以南,中国开始出现冬季天气形势。

副高的这种季性移动,常是北进时持续时间较长,速度较缓慢,而南撤时却经历时间短,速度较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封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

本题考查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

(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风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每年9~11月我国多地碧空如洗,天朗气清。下图为我国十个城市近30年秋季晴天日数占比统计。读图,完成1~2题。

1.“碧空如洗,天朗气清”的主要原因有(  )

①受高气压控制 ②盛行上升气流 ③暖锋过境吹走尘埃 ④冷空气降低空气湿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图中城市(  )

A.北京秋季晴天日数最多

B.地域文化景观基本相同

C.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均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1.B 2.D

解析 1.由“碧空如洗,天朗气清”可判断出,应为空气质量好的晴天。高气压控制下多晴天,①正确。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②错。9~11月我国为秋季,气温不断下降,暖锋活动少,冷空气活动频繁,③错,④正确。故选B。

2.图中城市呼和浩特晴天日数最多,A错。图中城市有的位于我国西北,如乌鲁木齐,有的位于东北,如长春,有的位于华北,如北京,地域文化景观不同,B错。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他城市为温带季风气候,C错。图中城市均位于秦岭—淮河以北,D正确。

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完成3~4题。

3.除了受气压梯度影响外,九级风圈范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 B.下垫面

C. 地转偏向力 D. 台风中心气压

A. 甲 B.乙 C. 丙 D. 丁

3. B4、B

解析 3.图中显示,九级风圈范围在海洋上较大,在陆地上较小,这是因为陆地

表面摩擦力较大,使得台风外围风力减少,导致九级风圈范围缩小,由

此可知,导致九级风圈范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下垫面,选项B符合

题意。台风发生在夏半年,陆地气温更高,从气温角度不会减弱风速,

排除A。地转偏向力不会影响风速,只改变风向,排除C。同一次台风,台风中心气压相同,排除D。

4.图中显示,甲和丁为九级风,而乙和丙为11级风,因此由风引起的风

暴潮甲、丁强度较小,乙、丙强度较大,排除A、D。根据台风中心的

位置判断,乙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东南,向右偏转形成偏东,由

海洋吹向陆地,由它引起的风暴潮受到陆地阻挡顶托,会加大其强度,

因此图示时刻风暴潮最强的地点是乙处,选项B符合题意。根据台风中

心的位置判断,丙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南指向西北,向右偏转形成偏

西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低了陆地岸边的潮水水位,排除C。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晴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①地受高压控制为晴朗少风天气,利于洗车,故洗车指数数值最低。而其他三地位于锋面附近而多大风、阴雨天气,不适宜洗车而洗车指数较高。第6题,②地位于冷锋锋后,为低温、阴雨天气,风向为西北风;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为晴朗天气,风向为西南风;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而气温较低,风向为东南风。故D正确。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涡旋是指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大型冷性涡旋,它极不稳定,容易离开源地,挟带冷空气南下,往往形成罕见的寒潮天气。北极涡旋南下后导致的寒潮天气威力和影响有多大,也要看当时的大气环流场配置和水汽输送情况。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1893年某次寒潮形成前和强盛时的高空500百帕等压面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该次寒潮从1月12日大举南下,直到2月中旬才陆续缓解;在我国南方形成严寒暴雪天气,草木鸟兽成批冻死,珠三角北部积雪明显,史载东莞“平地积雪二寸余”“果木皆冻死”。中国气象史上称此次寒潮为“寒潮之王”。

(1)说出北极涡旋对应近地面的天气系统类型及性质。

(2)推测1893年1月北极涡旋南下的原因。

(3)2021年1月中旬,北极涡旋南下,因无南支槽系统存在,我国南方无大冰雪天气。分析1893年1月北极涡旋南下形成“寒潮之王”的原因。

【答案】:(1)高压(或反气旋);干冷。

(2)暖脊向北发展,在西伯利亚高空形成阻塞高压;阻塞高压占据北极涡旋源地,迫使北极涡旋分裂南下。

(3)由于南支槽系统的存在,南方近地面存在低压槽系统,且持续时间长,导致从印度洋、南海乃至太平洋向我国输送大量暖湿水汽;同时加强北极涡旋南下冷空气的势力;南下强冷空气与暖湿水汽相遇产生严寒暴雪天气;寒潮持续时间长,降温明显。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北极涡旋是指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大型冷性涡旋,它极不稳定,容易离开源地,挟带冷空气南下,往往形成罕见的寒潮天气。结合图分析,北极涡旋处高空500百帕等压线下凹,为高空中的低压,对应的近地面天气系统应为高压(或反气旋),其性质为干冷。第(2)题,由图可知,1893年1月暖脊向北发展,在西伯利亚高空形成阻塞高压。北极涡旋是指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大型冷性涡旋,它极不稳定,容易离开源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阻塞高压形成后,占据北极涡旋源地,迫使北极涡旋分裂南下,往往形成罕见的寒潮天气。第(3)题,寒潮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由于南支槽系统的存在,南方近地面存在低压槽系统,导致印度洋、南海乃至太平洋上的暖湿水汽向我国输送,同时可以增大南北气压差,加强北极涡旋南下冷空气的势力,形成大风。南下强冷空气与暖湿水汽相遇产生大冰雪天气;寒潮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明显,从而形成“寒潮之王”。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