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做了50年司令,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反映我军的正规化建设
我军的正规化建设非常不容易,士兵从无到有,兵源一开始素质并不高,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那支队伍,还被遂川县地主武装打败过。将帅也是从实战中锤炼出来的,军事理论更是从无数次失败中总结而来。
尤其在组织架构上,我军更是进行了多次调整,例如:中央红军就变成过陕甘支队,彭老总担任司令员,毛主席担任了政委。在军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我军的司令实在太多了。
秦基伟上将的回忆记录也提到过一个有趣的事情,他说道:“我在北京军区当司令员期间,又专程到太行山去了一趟,我当年的老房东听别人喊我秦司令,感到很不理解,拉着我的手问:‘小秦,你咋还是当司令呢?你很早时候就当司令啦,把日本鬼子打败了,把蒋介石打跑了,几十年也没进步一下?’我开玩笑说:老大爷,您说得对啊!我就是个落后司令嘛。”
秦基伟的老房东确实也说得没错,秦基伟的确做了几十年司令,也没进步一下。但秦基伟绝不是落后司令。
1937年11月,秦基伟、赖际发领导的游击队与阳泉煤矿工人游击队合编在一起,编成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对外称“秦赖支队”。这个支队大概500来人,还是八路军编外部队,不可能和当年的陕甘支队相比;秦基伟担任的这个支队司令员,更不能和陕甘支队司令比。
1938年4月,秦基伟任晋冀豫军区第一(晋中)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这个司令员大概能管辖几千人规模的部队。其后,继续担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太行军区司令、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此时能统辖几万人规模的部队了。
建国后,秦基伟先后担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再到手握重兵,合计拥有6个集团军几十万兵力的北京军区司令员。
一直到1987年11月,秦基伟升任国防部长,结束北京军区司令员任期止,秦基伟前前后后真的做了50年的司令员,这50年,也是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50年。
1937年,秦基伟做“秦赖支队”司令的时候,我军的司令非常多。除了中央的朱总司令,我军建立了若干军区、分区,都设司令员,如晋绥军区是一级军区,设有司令员;二级军区吕梁军区、绥蒙军区、雁门军区又设立三个司令员;吕梁军区辖有四个分区,分别为三分区、七分区、八分区和九分区,继续设立四个司令员;此外,大大小小的纵队、支队名目繁多,大小不一,几百人的支队,都可以设置司令员。
针对这种情况,八路军120师给中央的《关于军衔等级问题的报告》中就提到:“我军现实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时扩大,有时缩小,部队的流动性和干部的流动性很大,猛烈扩大时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
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才相对正规化,设置纵队、兵团、野战军三级司令员。另外,军区、军分区也设司令员。1948年11月,我军司令员人数进一步减少,纵队司令员改称军长。
至此,军队的组织架构已经趋于稳定,不是谁都可以喊司令员了,称呼上的正规化,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虽然秦基伟做了50年的司令,但北京军区司令员的含金量,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秦赖支队”司令员可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