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康王朱志土絜(上):兄终弟及的最终赢家,削藩后依然被薅羊毛

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初一,因为秦王朱尚炳每有敕书降临,他都不亲自出迎,接见天使时又傲慢无礼,遭明成祖降敕严词斥责。以齐桓公于葵丘之盟下拜受胙,内史过赐晋侯命晋侯受玉惰,成肃公受脤于社不敬,这一正二反三个春秋故事进行敲打。同时以辅导不力为由,下令将秦藩长史、纪善、典仪等押解进京治罪,几乎将秦藩王府官的高层给一锅端了。神奇的是“晋侯惰玉,见讥无后”之言,差点真降临到朱尚炳头上。

秦隐王朱尚炳是第二代秦王,他共有五子:长子朱志均、次子早夭、三子朱志(土絜)、四子朱志堩(音geng)、五子朱志堢(音bao)。其中老四为嫡子,故于年永乐十年(1412年)九月承袭王爵。

朱志均,生于永乐元年(1403年),为朱尚炳庶长子,生母唐氏。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年仅2岁的朱志均被叔祖封为渭南王。

朱志(土絜),生于永乐二年七月十一,为朱尚炳庶三子,生母唐氏。正好与永乐朝最后一次大分封错身而过,直到永乐二十年(1422年)二月,才受封富平王。

西安莲湖公园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初七,秦王朱志堩薨逝,在位13年,享年21岁,朝廷赐谥曰僖。这位英年早逝,存在感不高的秦王,却创造了两项明朝宗室记录,即第一位袭封的第三代亲王,第一位绝嗣的嗣封亲王。

传承数代的亲王大宗绝嗣,需往前推导以选出合适的晋封人选,第一人选为兄弟辈。朱志堩在世的三个兄弟皆为庶出,因此居长的渭南王朱志均成为幸运儿。

朱志堩去世三个月后,明成祖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驾崩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随即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正所谓新朝新气象,当年十月十一日明仁宗在时隔20年后重启大封宗室仪式,渭南王朱志均被册封为秦王。

袭封秦王时朱志均年已22岁,但依然没有成婚,在明代妥妥的属于大龄未婚青年。直到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才上奏朝廷称已选定陕西都指挥使张麟之女张氏为妃。

都指挥使为明代省一级三大衙门之一的都司主官,执掌一省军事大权。张麟为都司的实权主官,而非干领工资不当班的带俸都指挥使,执掌的又是秦王藩地所在的陕西军权。可见即便是对宗室相当苛刻的宣德时代,也没禁绝宗室与在任官员联姻。但存在回避制度,在任官员与宗室联姻之后,任职地点必须在宗室藩地500里开外。当年七月,张麟以陕西都指挥使的职衔调任宁夏(今宁夏银川),担任宁夏总兵陈怀的副手。

宣德三年(1428年)五月张麟致仕,其子张泰被任命为宁夏左屯卫指挥使,负责骑兵操练,明宣宗还称赞张麟父子虎父无犬子。

“乙亥……以狭西都司都指挥使张麟老疾,命致仕。以其子泰为宁夏左屯卫指挥使,领马操练,仍命麟往训督之。上因谓侍臣曰:‘古谓将门出将,盖子孙亲见祖父所为,自然谙练。麟虽老,素有材识,使泰能似之,固于国有用,于家亦可长保富贵。’”(《明宣宗实录》)

西安古城北门安远门

宣德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明宣宗命丰城侯李贤、右副都御史李素为正副使,持节前西安,册封张氏为秦王妃,兵马副指挥陈政之女陈氏为富平王妃。

秦僖王朱志堩因没有成婚,导致他去世后大宗绝嗣。朱志均这位第四代秦王有了王妃,总该能把爵位传承下去了吧。结果却出乎人意料。

十月初七,秦王府突然传出秦王朱志均的死讯。以北京到西安的道里计,他去世时册封使团应当还在路上,也就是说张氏虽然获得秦王妃头衔,却是个望门寡,好在朝廷没逼迫她为素未蒙面的丈夫殉葬,直到成化十七年(1481年)寿终正寝。

秦藩大宗传承

朱志均连头带尾总共在位3年,享年24岁,朝廷赐谥曰怀。对于秦怀王的丧礼及其继承人选的处置,将明宣宗的刻薄展现的淋漓尽致。

出于亲亲之谊,皇帝在接到宗王去世的讣告后,会辍视朝以示哀悼。郡王去世,一般辍朝一天,少数会辍朝两到三天。亲王去世,一般辍朝三天,少数会辍朝五天或七天。可朱志均去世后,明宣宗只为其辍朝两天,与其亲王,特别是大明第一亲藩的身份完全不符。

景泰朝以前,宗王袭封制度采用的是灵前袭爵,即先王去世数月后嗣王便可以袭爵,无需等到守孝期满。相应的典章制度由秦藩第二代王秦隐王朱尚炳开创,其后的秦僖王、秦怀王都照章执行。可秦怀王朱志均去世后,继任秦王意外难产。

秦王继任人选很明确,那便是朱志均的三弟富平王朱志(土絜)。事实上秦怀王去世后,秦藩事务就已经由朱志(土絜)署理,可明宣宗一直拖着不进行册封。

直到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秦怀王都已经去世两年,眼见实在拖不过去了,才派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张瑛、郎中陈敬为正副使,持节前往西安册封富平王朱志(土絜)为秦王,富平王妃陈氏为秦王妃。

新城广场原秦王府故址

阿越很怀疑明宣宗久久不让朱志(土絜)晋封,有拖死秦王继承人,以延缓下一代秦王诞生的意图在。毕竟直到宣德朝,秦藩依然手握着西安三护卫这个令皇帝寝食难安的利器,而秦藩宗室的寿数普遍不高,拖一下搞不好就可以将朱志(土絜)拖死。继任秦王晚点出现,他就可以从容的处理西安三护卫。没想到,朱志(土絜)身体倍棒,一直活蹦乱跳的,让明宣宗计划落空,只能捏着鼻子进行册封。

明代藩王掌握的的军事力量由护卫军、仪卫司及群牧所三部分组成。仪卫司执掌王府的侍卫和仪仗,所属称校尉,类似于宫中的大汉将军,主官秩比正、副千户。群牧所是群牧千户所的简称,为牧养军马的机构。两者的规模与千户所大致相当。护卫军才是藩王执掌的最大军事力量。永乐以后,皇帝削藩的主要目标就是各藩的护卫军。

各藩护卫军的规模,按照藩地位置及设置时间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秦藩既是第一亲藩,又是塞王之首,故洪武六年(1373年)五月组建西安三护卫时,配置是最顶级的1.9万人。

“命长兴侯耿炳文于西安、凤翔、平凉、庆阳、延安、巩昌、临洮诸府旧军内,选一万九千人充秦王府护卫军士。”(《明太祖实录》)

靖难之变后,秦隐王朱尚炳虽有些桀骜不驯,可大致还算懂分寸,让四叔无处下口。故永乐朝,明成祖只能通过征调等手段征来削弱秦藩军事力量,顺便渗沙子。安定王之乱就因秦藩护卫军士先行告发而被明成祖先发制人,事后西安三护卫因此遭到清洗。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秦王朱志均上疏朝廷,奏称王府承运殿年久失修,弟妹三人皆已达到成婚年龄,府邸至今未造,乞求让刚回归序列的五千西安护卫官兵留下,负责修建工作。新即位的明宣宗予以准许。

“丁巳,秦王志均奏:‘承运殿岁久弊坏。弟妹三人年长,婚嫁及期,皆未有居室。今蒙遣回西安护卫征进官军五千人,乞留修造。’从之。”(《明宣宗实录》)

秦愍王朱樉墓

可见自永乐后期起,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秦藩护卫被朝廷长期征调,这部分人应当属于西安三护卫的精锐。而明宣宗同意将人暂时放回,是因为他要集中精力对付自己的“好二叔”汉王朱高煦,暂时没精力收拾秦藩。但这并不表示他会放任秦藩继续执掌强大的西安三护卫。

当年十月,朱志均的三弟富平王朱志(土絜)上疏朝廷,称府中缺乏校尉使令,请求朝廷赐予。兵部尚书张本借机上疏表示,可从秦藩的西安三护卫中拨出一百户官军,供其使用。明宣宗一口答应。面对朝廷的阳谋,朱志均无力招架,只能认栽。

这种行为一旦开了头,就会有二、有三。

宣德元年四月,朱志均的堂弟永兴王朱志墣(音pu)上疏,奏称其弟镇国将军朱志埁(音cen)即将成婚,却尚未得赐宅邸及护卫、御使人员,请求朝廷设法解决。明宣宗当即敕令秦王朱志均从西安三护卫中拨出人员供朱志埁所用。

富平王是秦王的小宗,大宗庇护小宗是其应尽的义务,从本藩三护卫中拨出以部分护卫力量给他还说得过去。而朱志埁是秦王小宗的小宗,就算需要拨给人员也应当视永兴王府的情况而定。永兴王府本身拥有500校尉,完全够拨给。是以朱志均上疏朝廷,对这一不合理的诏令进行了驳斥。然而明宣宗已经认定此事当如此做,下旨斥责朱志均不爱护兄弟的同时,直接让兵部出手从西安三护卫挑选50人拨给朱志埁。

宣德二年(1427年)二月,朱志均的四弟宜川王朱志堢上疏,请求朝廷赐予校尉、典仗。负责此事的兵部再次站出来,表示应当依富平王例从西安三护卫中拨与官军一百户。明宣宗欣然同意。此时朱志均已经去世,秦藩事务由朱志(土絜)打理,不知他这个始作俑者,面对这一结果有何感想?

赵、晋等藩因被汉王之乱波及而遭削藩。故平定汉王之乱后,手握三护卫的藩王仅剩秦、蜀、楚等寥寥几家。腾出手来的明宣宗决定对这几家藩王收网,第一目标便是秦藩。

宣德四年(1429年)十月,兵部尚书张本突然跳出来翻“安定王谋逆”案的旧账。宣称当年西安三护卫中多有从逆者,正犯虽已伏诛,可本当连坐的同籍、同伍者,依然在西安护卫中任职。按制,有过之人不可以充任护卫,随侍亲王左右,应当将这些人统统甄别出来,调往边卫听用。明宣宗深以为然,下令将这些人打发到甘肃充当戍卒。

大雁塔

在外力的压迫下,西安三护卫内部也不稳。先有护卫军张嵩上奏,秦藩的诸多不法之事。后又有潼关卫押解进京的西安三护卫千户、百户李凯等四人,也出告秦藩的不法之事,内容与张嵩所奏相同。

面对削藩大势,朱志(土絜)相当明智的放弃抵抗,选择躺平,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于当年十二月上疏朝廷,请辞西安三护卫。

明宣宗给朱志(土絜)去信,假惺惺地表示贤弟不必惊慌,为兄信得过你的人品,也相信你此举不过是想借着小人诬告的时机恳辞三护卫罢了。既然你这么热情,朕就勉为其难的笑纳了。鉴于朱志(土絜)识趣,明宣宗准许秦藩保留一护卫,从《明英宗实录》的记载来看,被保留的为西安右护卫,中护卫及左护卫被裁撤。

“王自嗣封以来安分无过,朕所知者。岂彼小人所能离间,王其安心,凯等亦必不恕。但王存远虑,欲小人之口,恳辞三护卫言之切至,今姑强从。然王不可无侍卫之人,听留一卫以备使令,其二护卫令兵部调来北京。”(《明宣宗实录》)

秦藩遭削藩之后,朝廷对其所余的西安右护卫依然垂涎欲滴。毕竟当初入选护卫军的将士都是大明精锐,对朝廷而言,与其将这些护卫留在秦王手上任其糜烂,到不如另调他用,一来可以充实边防力量,二则可以借机进一步削弱秦藩的实力。于是乎,西安右护卫所属,时常会被朝廷借调去戍边。

对此,已经交出二护卫的的朱志(土絜),内心必然是非常抗拒的,可站在他面前的是明宣宗这个大魔王,即便有再多不甘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露出八颗牙齿微笑着表示陛下英明,臣弟坚决拥护朝廷的决策。当明宣宗驾崩,继位的明英宗还是个小毛孩子,朱志(土絜)顿觉压力尽去,表示自己又行了。

正统元年(1436年)七月,朱志(土絜)上疏朝廷,称有三百六十名护卫军士因身体孱弱,被甘肃副总兵都督任礼遣返,他向将这些人留在身边使令。听上去似乎没有问题,可别忘了军中兵额是有定数的,有军士被退回就需有人补上缺额,也就是说秦藩在接收清退军士的同时,要重新遴选同等数量的护卫送往边疆戍守。秦王的意思很明白,他不想补这个缺。

少年明英宗剧照

明英宗毫不客气的回怼:宁夏一带时常有鞑子入侵,朝廷兵力捉襟见肘,身为亲王岂能只计较一家一户的得失,而不为大明天下考虑?给了朱志(土絜)两个选择:要不从秦藩护卫中遴选精锐替代,要不将这批人重新送回去。

“如王所言,固有利于一府,其如朝廷大计何?书至,其即如数易精锐与都司收操。如无精锐,仍将退回者发与。一境安则王亦安矣,王其念之。”(《明英宗实录》)

正统二年(1437年)正月宁夏总兵、都督同知史昭向朝廷告急,称收到消息阿台(即阿岱汗)、朵儿只伯等准备入寇,宁夏守备官军兵力不足,请求从内地卫所调兵增援。明英宗得讯当即给朱志(土絜)去信,要求他从西安护卫中再遴选一千精锐开赴宁夏,“候贼灭仍还护卫”。

旧账未还,又添新账,且这拨人一去数月都不见放还,朱志(土絜)顿时急了,于九月上疏朝廷,索要这一千人马。明英宗双手一摊,表示军情危急,必须等到剿灭鞑贼才能放还。次年四月,明军击破阿岱汗所部。七月,在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王骥的奏请下,朝廷下令遣返宁夏客军,西安护卫的一千人马估计也在此时被放还。

正统五年(1440年)五月,朱志(土絜)以扩建嫡母刘氏坟园为由,请求朝廷准许他将西安右护卫的二千七百屯军调回。卫所军士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藩王护卫军同样肩负着这样的责任。西安右护卫屯军每年输粮的额度为一万六千石,对朝廷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朱志(土絜)此举明显有“许你朝廷薅秦藩羊毛,就不许我秦藩薅朝廷羊毛”的怄气成分在。明英宗表示恭喜你答对了,直接以“不从”二字将秦王打发,要求他自行设法建造。

正统十年(1445年)四月,明英宗再次给秦王去信,打秦藩护卫的秋风。先是安慰族叔称自己也知道秦藩护卫劳顿,所以这次不调正军改调军余,边将索要二千人,可我顾念府中不能缺人使令,帮忙砍到了一千人。接着又表示这次我们采取轮班制,王府余丁只需每年九月前往,次年春天回府,协助驻军完成秋防就好。为防止朱志(土絜)找借口推脱,明英宗在信中又一次祭出大义:

“边防,国家重务,而西北尤要地,此皇高祖所以为万世虑也。延绥去陕西最近,胡寇尝入为患。叔嗣守封国,忧戚谅同。”(《明英宗实录》)

大明宫遗址公园

皇帝都已经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秦王还能咋办。阿越怀疑,朝廷之所以只要余丁,没要正军,很可能秦藩护卫的正军已经被朝廷薅秃了。

令朱志(土絜)没想到的是,正统十三年(1448年)上疏索要“原调宁夏校尉、典仗,并延安操备护卫军余”时,明英宗又变了一副嘴脸。他声称宁夏、延安屡有蒙古即将入侵的消息传出,正值用人之际,兵部已经派人通知过叔父,而王府长史、纪善、伴读等官也劝谏当以大局为重,叔父却一意孤行,这并非是什么贤明之举。

明明当初说好秦藩护卫军余只需协防秋防便可,现在朝廷出尔反尔霸着不还不说,还倒打一耙,把责任一股脑全推到了秦王自己身上。高!实在是高!

宣德朝被削去中、左二护卫后,秦藩护卫依然被朝廷逮着薅羊毛,朱志(土絜)表示说多了心里都是泪。关键秦王与小皇帝多次交手,却被对方拿大义压人,不得不就范,乖乖地接受朝廷的安排,这就悲剧了。事实上直到成化朝,朝廷依然在薅秦藩护卫的羊毛。

“(成化十年四月)戊午……秦王公锡奏:‘选调西安右护卫余丁一千人往延绥杀贼,后遂为例,令轮番操备。况正军复调守宁夏,畏避差役,多致逃亡。今虏寇已遁,乞放免所选余丁休息。’从之。”(《明宪宗实录》)

从永乐朝一路薅到成化朝,都没能将秦藩护卫薅秃,可见作为天下第一亲藩护卫军的西安三护卫之精锐。也正因此,朝廷才更不放心秦藩护卫,死命的逮着薅羊毛。

秦僖王朱志堩:大明第一个绝嗣的嗣封亲王,亲叔意图杀王谋反

秦隐王朱尚炳:大明第一个嗣封的亲王,亲王袭封礼仪的首位实践者

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明成祖祖孙三代的削藩成果:以秦藩为例,解析明代削藩的过程

楚康王朱季埱:楚藩第一个兄终弟及的亲王,花式请求入京朝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