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胡嘉偉/正在學習的一門功課

正在学习的一门功课。图/红林

去年父亲节,孩子们在教会获得了礼物青蛙扑满。我们开始给他们铜板存进青蛙的肚腹里。许多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热衷于摇晃扑满听硬币相互撞击的声音,然而有时我会不悦地发现青蛙变瘦了──是孩子们将里头的铜板拿去买玩具或零食。

「扑满怎么愈来愈轻?」、「你们怎么又拿钱出来买东西了?」、「不要买糖果、玩具,那样太浪费钱,知道吗?」

一旦有了上述的情绪和指令,我发觉自己愈来愈不愿意再给予孩子零用钱。但这阵子看到一些教导孩子理财及亲子间金钱信任的相关文章后,恍然想起初衷──我是想让孩子学习运用和管理金钱,才会给他们零用钱的呀。原来,重点不在限制和下指导棋,而是要如何让孩子学习自我负责。包含适时地教导哪些物品是对身心有益、哪些则否,以及如何有自制力地面对饮料和零食的诱惑。

为人父母,信任孩子是一件很困难,但又很需要的功课。尤其当孩子们出门到了学校,他们买了什么?吃了哪些?是父母难以掌控的。此外,要清楚地将理财知识传递给孩子,又要能提出让孩子不反感的「理」,真的很不容易。而我,正走在这条学习的路上。

有天,大儿子表示希望能将一部分的零用钱带在身上好随时使用。虽然担心他会很快将钱用光,但我试着忍住。另一次,他在便利商店看到印有他最喜欢的皮卡丘图案、将近一百五十元的零钱包,不假思索地立刻拿去柜台结帐;当下虽然想制止,仍选择先闭上嘴巴。

一个月后,我注意到大儿子每天都会带零钱包。他会将一些钱存进扑满,也会挪一些在零钱包里;并没有如我原先以为的把零用钱花个精光,也没有因为随身携带零钱而增加买饮料零食的频率,甚至花钱之前会主动告知我一声。

我很高兴先前的自己忍住了。假使一开始就选择制止、不信任,或又因此不再继续给零用钱,想必就看不到孩子在理财上的学习与成长,并不断陷入先入为主判断的恶性循环,亲子关系也将矗立一道难以推倒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