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习近平给杜鲁道的这一课(胡勇)

习近平与杜鲁道。(图/美联社)

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G20)峇里岛峰会上,最受瞩目的双边互动无疑是中美元首3年多来的首次面对面会晤。然而,一段时长只有1分钟的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杜鲁道在峰会间隙的交谈视频却在近日意外火爆全网,推特上的播放量在2天内就达到了760万次,热度直逼「拜习会」。习近平罕见的「脱稿演出」让一些西方媒体如获至宝,纷纷指习「教训」或者「责骂」杜鲁道。还有些报导添油加醋,称两人对话犹如「大国对小国说话」,「小土豆(指杜鲁道)被习近平当众削皮」。

其实,只要耐心看完这段视频,不难发现西方媒体是在借题发挥,试图将习本人也塑造成对西方领导人颐指气使的「战狼」。真相是即使在跟杜鲁道当面交涉,疫情以来首度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习近平仍然保持微笑。「不合适啊」、「结果就不好说了」之类的话语都是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表达不满的委婉措辞。双方结束对话时,习近平还颇有风度地与杜鲁道握了握手。平心而论,这段视频最多说明两人谈话不欢而散,「教训」云云实在言过其实。因此大陆外交部也呼吁舆论不要过度解读中加首脑的这次非正式交谈。

虽然谈不上「教训」,但习近平确实给杜鲁道上了一课。在这段视频的最后,当习发现与杜话不投机后,连说了两遍「创造条件」。这才是这一外交插曲中最关键的资讯。首脑外交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见或不见,怎么见面都大有讲究。比如,2014年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彼时中国与菲律宾正因南海问题交恶,高层交往已经中断。但中方作为东道主,于情于理不能对客人视而不见。于是,习近平就一脸严肃地在户外的寒风中与时任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站着交流了一会儿。这与习跟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在花团锦簇中相谈甚欢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首脑外交具有其他外交形式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相逢一笑泯恩仇」并不是无条件的,需要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政治意愿或者实际行动,这样才能相向而行,水到渠成。尽管当下中美竞争持续激化,但拜登上台以来多次对习近平亲口做出「四不一无意」的承诺,表达了华府维护中美关系稳定的态度,从而为「拜习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美方的言之凿凿在北京看来有口惠而实不至的嫌疑。

同样地,习近平与澳洲总理艾班尼斯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破冰式会晤也不是心血来潮。艾班尼斯上台后,一改前任莫里森的对华强硬作派,频频对北京释出善意。此番中澳峰会前,两国的防长与外长已经先行破冰。岸田政府也有改善中日关系的诉求,因此早在今年夏天,东京便公开放话希望尽早实现两国首脑会晤。日媒还披露,双方外交团队就「习岸会」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协调。

同为美国的盟友,英国和加拿大就是反面教材了。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一边迫切希望实现疫后首次中英峰会,另一边却继续控诉中国是「系统性威胁」,不能不让北京怀疑他的诚意。至于杜鲁道,不去想办法为改善中加关系创造条件,却跟习近平反复纠缠两国之间的分歧,碰一鼻子灰也是意料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