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解读习近平的底层战略(周天玮)

习近平(图/新华社)

中共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本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共建党已经一百年,但这仅仅不过是中共党史第三份「历史决议」,可见其重要性。《历史决议》发布之后,外界评价众说纷纭,对于中国意识形态的脉络和政治路线的走向,审视角度各有不同,间或有所忧虑。然而重点是,对于《历史决议》和相互攸关的2021年习近平变法,必须要放到历史长流中去做解读,并且掌握战略涵义。

中国历史可以概括地归纳出一个铁律,开国之后盛世的继统,往往存在一个在体制、经济和吏治上必要的转折;转折有成,则承先启后而大兴,否则难以为继,步入衰亡。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例子,奠定了日后大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条件。而王安石变法则是失败的例子,北宋不久沦亡于金朝。

汉初的文景之治、清初的雍正,乃至于台湾的蒋经国时代,便立基于这样一个类似的转折。文景两代大约40年,以窦后笃信的「黄老政治」贯穿,文帝先恢复民间经济,景帝15年,削除藩国、清理吏治、压制豪强,卓然有成,而国家与民间俱富。

雍正有12年,继承康熙盛世末年遗留下来的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因此自励「为君难」,要「振颓风」。他厉行养廉、赋役、政府与文化改革,收效不凡,国库「积贮可供20余年之用」,给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础。

蒋经国自担任行政院长起算共16年,他发展台湾经济,推行十大建设,解除戒严,促进政治更民主化,宪政体制在台湾得以确立。继往开来的转折,他的贡献记忆犹新。

至于中国大陆,经过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三代相继累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告达成。如果将那30年的过程类比为康熙盛世的再版,那么历史惊人地相似,康熙遗留下来的吏治腐败也果然重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近平从2012年不可回避的,是一个类似于对雍正的期待,习近平不在体制、经济和吏治上改革是不可能的。

至于如何变?从商鞅、文景到习近平,继统者承先启后的历史脉络所采取的必要改革,其精髓便是「顶层设计,底层战略」。在中国几乎一无例外,一概必须由上而下发动,也必须要振兴底层、扩大中层、改革(甚至要颠覆)上层,方能够完成转折期所期待的关键重组和重塑。

将这第三份历史决议与不久前在8月17日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所作的宣示,两者放在一起看待,很显然,中共推出的正是底层战略,要追求共同富裕,型塑橄榄形中层结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习近平时代进入了第三波。借马列主义进行底层战略,对于毛泽东来说,作用是革命和反帝,但对于习而言,原始意义次要,作用更在于论述的延续,和中下层基本盘获得巩固。

中共《历史决议》全文长达3.6万余字,据推算超出一半在宣示「习时代」来临。习近平未来新增加国家主席两任、10年的任期几乎呼之欲出。西方、日本与台湾都必须要正视他的持续存在。

(作者为美国法学博士、南山维石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