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拜登「外不王」的后果(周天玮)

泽伦斯基(左起)、拜登、普丁。(合成图/美联社)

《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如果战国七雄中原大乱能肇因于远古,俄乌战争自然更能溯源于冷战终结而爆发在秩序崩解、暗主领政的此时。

30年前的确不是尧舜时代,但美国当时自信爆棚,单极领导全球。历史的教训:西方自由主义思维,类如福山观点,能推向乌托邦;一系列的举措失当,智者不取,乃至于俄罗斯血腥豪赌。

从乌克兰战争的发端,可以观察到美国民主党已经追随共和党,迈进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现实主义重新擡头未必不好,但战略的优先顺序一定产生变化。2月24日俄国进兵,我当下解读拜登总统的战略优先顺序仍然以选举政治挂帅,坚持维护1年以来、国内进步派主导而为对抗气候变迁所采纳的内政绿能游说,做为政治指引不变。

在这个指导原则下,美国联邦不恢复油气扩产,因此一则美国人民被行政国「监管八爪章鱼」踩在脚下,继续承受油价冲高(包括从俄国输入的)及全面通货膨胀,二则尊重欧洲从俄国进口油气的需求以及北溪二号管线的俄德进程。换言之,美欧不啻以支付高油气价格,变相支持了俄罗斯的战费去打击西方所扶持过、鼓动过的乌克兰!

这算是北约的毛氏「新矛盾论」吗?老牌政治人物以选举为体、外事为用,如此冷决,一目了然,貌似「内圣外王」的悖反。拜登的政策净结果实际容许了俄国军事入侵,攫取地缘政治利益(包括蕴藏量极为丰富的乌克兰锂矿),因此,他不久前在副总统任内亲自介入如股掌的乌克兰哀哉!且乌政府似乎随时替换不妨!

随着战事的发展,我们进一步观察到,拜登冷决的一大特色是做壁上观,在背后「领导」。拜登如今不断升高对俄国的经济制裁,终于在3月8日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可联邦监管仍然不支持油气扩产),并且扩大对乌克兰的援助,但是前因是乌誓死血战,俄进兵受挫,威胁动用核武,北约立场丕变;德国主动叫停北溪二号进程,支持乌克兰,形成西方团结在先;且民间制裁排山倒海,迅速蔓延。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国内对拜登的乌克兰政策初步反应很差。哈佛中心/哈里斯民调结果在2月26日发布,受访者62%认为如果川普是总统,普丁不至于入侵乌克兰,且59%认为拜登的软弱导致俄国进兵。这个民调意味着美国的独立选民板块游离,构成为民主党一大警讯。

目前世界对乌克兰的局势分析,一方面看见美国领导力的式微,另一方面便联想到台湾。如果一旦台海有事,而且发生在拜登任上,他的战略优先顺序会是什么?毫无疑问,拜登模式「以选举政治为体,国际为用,兵略再次之,近乎外不王」,可就美国而言,最突出的差别在于对乌克兰从无任何既定战略概念涵盖,而对台湾则「印太」具体。同时论及现实利益,美国固不能全脱钩中国,可也明显需要台湾。

现实主义大师米尔夏摩(J. Mearsheimer)近来铁口直断美国外交界的决策精英层,会决定大陆一旦攻打,美国便保卫台湾。愚见估计,决策倾向往往因人地时而存在变数,但如果决策精英层与拜登的战略意见相左,极大的可能会压倒拜登。(作者为南山维石执行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