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输亚大?全球大学排名的局限

(图/本报系资料照)

最近,「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让许多台湾人既伤心又惊讶:台湾排名最前面的「自然」是众望所归的台大。但台大的世界排名一下子从113名滑落至187,这是因为台大的学术、教育水准真的一年内掉了这么多吗?

引人注意的是泰晤士排名中,对我国各大学的排名顺序,与国人所知的「排序」有很大差异。尤其一向被认为是「顶尖大学」的清华大学、阳明交通大学、成功大学等校,都被私立亚洲大学超越。台湾前4名分别为台湾大学、中国医药大学、台北医学大学、亚洲大学;辅仁大学排名全台第12,远远超出众多国立大学。这些结果是不是很奇特?

亚洲大学、辅仁大学,以及所有在此一排名有亮眼表现的大专院校,的确办学认真,走出自己的特色路线,值得肯定。只是,它们能迅速超越众多私立传统著名大学以及国立顶尖大学,名列前茅,我们在惊艳之余,真的相信此种排名的「代表性」吗?有几个高中毕业生,在选填志愿的时候,会因为这个排名(而不只是奖学金)舍清大而就亚大?

其实「排名」是一种参考,也是某种游戏,而不是「普世价值」。每个排名必然有其排序标准,而「名次」就是在特定排名游戏的标准中可以得到的位置。以体育竞赛来说,棒球、篮球、足球、田径、拳击、体操、举重,在奥运亚运或职业竞赛,各有其「排名」。所以,「排名」要有意义,通常是单纯的游戏规则,而且范围较小,比较准确。

这就让我们看到「世界大学排名」的局限与虚妄。请问,什么叫做「好」大学?「优良」大学?全球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大学,种类特色以及目标如此多样,能够用一把尺普遍衡量吗?「排名」之目的是什么?是要帮助各国拟订适当且符合国家需要的教育政策?还是要让已经具有声望的大学更容易募款?或是要提供学生选择学校有清楚的指标?甚至是创造一个「评比排名产业」来获利?不同的评比排名,会采取不同的标准,而得出差异很大的结论。我们该做的,是了解自己的目标,然后看看那个「排行」与我们的目标相关之处,借此检讨、学习。而不是看「世界排名」、「全球评比」这类字样就兴奋得要去蹭。

这类全球排名,本质上就有一些学术圈都知道的局限,甚至可说是偏见。凡是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大学,通常在这种排名游戏中比较吃亏。更根本的问题,是「学术声望」或「学术影响」其实不只是来自学术本身,更源自学术机构所属的国家之国力。

当2010年左右,各种大学国际评比出炉后,我就观察到,台湾的学术研究与教育走歪了。留日留德的新进教授可能被迫要开设「全英语教学」的课程,社会科学的学者只想撰写英文论文去投稿。学术的在地性、批判性,大幅被「蹭国际」取代。偏偏教育部与学界本该最有冷静思考与看穿排名假象的能力,却还一直以大学「排名前进」为目标,用各种补助指标去促使大学教授们做虚工。

要想排名大幅前进吗?唯一的方法,是让台湾成为名列前茅的「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在政经地位排名后面的小国,鲜少能够在学术上跳级在前端。当台湾变成如美国、英国、法国乃至中国大陆那样的大国时,台湾各大学都会排名在前。我们就算只写台湾的堕胎法,也会成为举世学习的对象。如果短期内做不到这点,那请先把底子打好,用扎实训练与在地批判作为学术的根本精神。各种世界大学排名,就是纯粹的参考指标与游戏。(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