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风来袭,上海氢能产业正在崛起!

来源:张通社,谢谢

9月28日,上海临港召开2022临港新片区的氢能大会,而坐落于临港新片区的国际氢能谷正式启动。首期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聚集20余家企业。此外,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吴晓华表示,未来三五年内临港区域内的所有公共交通全部氢能化。

会上还发布了《临港新片区氢燃料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2025年,该区域的氢能市场规模突破200亿,推动氢能车辆的规模化应用,产生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编辑:感知芯视界

01

临港打造上海氢能产业集群

临港氢能产业起始于2016年,已经形成了包括发动机、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高端装备、场景、设备为一体的产业格局。此次国际氢能谷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临港氢能产业的聚集效应。

在这次会议上,有21个氢能产业项目签约,涵盖制氢装备、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功能性平台等多个领域。

多家氢能知名企业已经落地上海临港,成为国际氢能谷的第一批住户,这些企业包括康明斯、氢晨科技、上海治臻、唐峰等等。

康明斯成立于1919年,总部位于美国印第安纳洲哥伦布市,是全球领先的动力设备制造商,产品包括燃料系统、控制系统、进气处理、滤清系统等等。目前,他研发出氢能燃料电池产品,可为公家车、城市渣土车、重卡、发电等领域提供动力。去年9月,康明斯新能源动力总部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明年,它还将先进的电解槽制氢技术引入临港,并推动供应链本土化。

氢晨科技成立于2017年,它的核心产品为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PEM电解槽和基础零部件等产品。目前,氢晨科技已经开发出80kW、100kW、120kW和150kW四款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堆,同时,它还开发无人车、叉车、船舶等特殊场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今年5月,氢晨科技全资收购催化剂和膜电极供应商擎东科技,通过上游下游公司的深度合作,推动了氢能产品国产化。目前,氢晨科技即将产生单堆300kW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堆。

上海治臻于2016年在临港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的公司,2021年入选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旗下有两类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分别是S05C和S06。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金属双极板供应商,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

唐锋能源于2017年成立于临港,是一家专业从事燃料电池膜电极的研发和批量生产的公司,拥有膜电极设计、材料、工艺、设备、测试评估等全套核心技术。该公司在膜电极上有着出色的技术和产品,特别是低铂载技术处于业内领先,推动氢燃料电池大幅降低成本,应用前景宽广。唐锋能源已为国内多家燃料电池头部客户供应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包括上述4家企业在内,共有20余家企业入驻国际氢能谷一期。临港的氢能产业崛起,正是上海氢能产业大发展的一部分。临港新片区加上宝山区、嘉定区和金山区的氢能产业聚集,上海氢能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而这也反映在一级市场融资情况上。

02

融资金额4.37亿元

位居今年新能源融资事件数第一

根据张江Link数据库统计,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共有16起氢能领域的投融资事件,除去未透露的数额,氢能的融资金额达到4.37亿元。在整个新能源领域内,氢能企业的融资16笔数已经超过了锂电的13笔融资,成为今年新能源融资事件数最多的领域。

▼2022年上海氢能企业融资数据

从投资类型看,有2起是天使轮、1起是种子轮、2起是A轮融资(包括Pre-A、A和A+轮),剩余8起为战略融资。

从融资区域看,嘉定区的融资笔数最多,达到8家,大部分是提供氢燃料电池的企业,包括未势能源、骥翀氢能、律致新能源、鲲华科技等等;闵行区和奉贤区各有2起融资;浦东新区和宝山区各有1家融资。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制氢环节,共有3家企业获得融资;中游氢燃料电池及系统,共有8家企业,涉及10起融资;下游行业应用环节,共有3家企业获得3起融资。

上游制氢环节中,有3家企业获得融资。毅镤科技获得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戈壁创投独投;舜华新能源获得中石化资本的战略融资;莒纳科技获得联想之星、库恩泽能源等机构的种子轮投资。

毅镤科技成立于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分成氢能板块和新能源板块,而氢能板块包括电解水制氢设备、氢探测材料等等。创立之初,毅镤科技与宝武清能、航天811共建氢应用及氢储能联合实验室,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它与另外多家科研机构共建了制氢装备基地和绿色氢能联合研究中心。目前,毅镤科技正与宝武清能合作,开发出使用绿色电能制氢装置。

中游氢燃料电池及系统环节中,有8家企业获得融资。骥翀氢能连续获得一笔数亿元的A轮融资和一笔战略融资;氢晨新能源连续获得两笔战略融资,投资方里有着国资背景,包括临港科创投、上海自贸区基金、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等;未势能源同样获得两笔战略融资;华涧新能源获得30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慕帆动力获得5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此外,律致新能源和鲲华科技分别获得一笔战略融资。

骥翀氢能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的科技公司。凭借成体系的正向设计能力和金属双极板研发能力,骥翀氢顺利完成了电堆技术的国产替代,主要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金属双极板电堆MH170。

下游行业应用环节中,有3家企业获得融资。宝武清能获得马钢股份独投的战略投资;轻程物联同样获得一笔战略融资;济美动力获得1笔险峰长青的约千万元的天使轮投资。

宝武清能成立于2019年,是中国宝武集团的一级子公司,专注发展氢能产业,不仅仅生产了低成本氢能装备,而且积极开发氢能冶金、重载物流、氢车通勤等应用场景。宝武清能还成立了氢能产业基金,并致力于打造“高效低成本制氢、丰富多样化用氢、专业平台化投氢”的企业发展目标。

03

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保守估计,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约10%,2060年占比将达到15%,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干勇

干勇院士认为,交通场景将是氢能商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到了2050年,交通场景的氢能使用量将占到总体使用量的一半。由于氢能燃烧效率高、储量巨大,且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使得氢能汽车替代燃油车具备了诸多优势,包括更节能和更低碳。另一方面,与纯电动车相比,氢能汽车也具备优点,它续航时间更长,补能时间更短,因此,交通成为未来氢能最明确的应用场景。

对于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产业,上海在今年6月颁布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下称《规划》),计划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

到2035年,上海氢能产业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高地。

▲图片来源: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该政策提出上海氢能“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产业空间布局。南北两基地是指北边的宝山区和南边的金山区,东西三高地是指嘉定区、青浦区和临港新片区。这种产业空间布局一方面显示上海未来氢能产业的集聚情况,另一方面显示出当前上海氢能产业布局的优势所在。

金山区和宝山区成为制氢供氢的策源地,为用氢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金山区聚集众多化工企业,能依托园区优势能制取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满足企业的用氢需求;宝山区则依托宝武集团的大规模冶金禀赋,开发出低成本的制氢装置,为氢冶金及其他氢能应用提供支持。

嘉定区、青浦区和临港是氢能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嘉定区的氢能港已经吸引了50多个氢能源企业,其中有不少是氢能汽车企业,总投资100亿元;青浦区由于集中了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正探索氢能如何应用于交通物流中,因而青浦区成为氢能商业化的重要区域;临港新片区发展得最领先,它集结一批创新氢能企业,覆盖氢能产业上中下游,积极探索氢能的各种应用场景。

除了宏观的政策规划外,上海先行先试,正在尝试氢能如何落地,而落地关键点之一在于加氢站的建设。2003年,国家科技部启动“863”项目,而位于上海市安亭国际汽车城内的安亭加氢站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加氢站始建于2003年,2007年12月完工。它是上海第一个固定加氢站,也是国内运行时间最长的加氢站。

随着时间推移,截至到今年6月,上海市已经建成10座加氢站,而《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设加氢站势必在未来进一步提速。

除了加氢站建设提速,氢燃料车辆也开始投入实际使用。

今年9月底,首批氢燃料电池网约车也在上海投入运营,共计80辆,它们每天将在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加注氢气,上路运营。根据NEDC标准,它们的续航历程可达605KM,百公里氢耗1.18kg,折合每公里使用成本仅需4毛钱。

在嘉定,5辆搭载氢燃料电池的公交车近日投入使用,公交车上装有捷氢科技研发的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而奉贤、临港、金山已经陆续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氢能还能应用于中运量线路。在临港新片区的中运量T2线,始于滴水湖站至水华路站,计划有5辆列车投入使用,是全国首条氢动力无轨列车线路。在此之前,临港已经建设了基于电力的中运量T1线,但是这条基于氢燃料电池的T2线续航时间更长,达150公里,是T1线的续航里程5倍。

另外,上海还在探索氢能应用于轮渡的场景,上海的氢能应用真正走在全国的前列。

结 语

8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等发布的《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该政策强调建设氢交易平台,探索氢交易的方法、价格指数、溯源认证等等。将氢能纳入到大宗商品的范畴,说明了政府对氢能在未来能源战略中的重要性的认同。

在上海建设氢能交易所,也正是看到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城市特性和厚实的氢能产业基础。

未来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上海一定能贡献出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感知芯视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