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德吉村:牧民放下牧鞭吃起“生态饭”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卫 洁
秋日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阳光正暖,黄河翠色如碧。德吉村内,一排排整齐的藏式房屋坐落在黄河岸边,偶尔炊烟袅袅、儿童嬉闹,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相互映衬,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德吉,藏语意为幸福。然而在过去,地处浅脑山区的德吉村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基本靠种植青稞和饲养仅有的几头牛羊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年收入不过万元,生活一直不富足。
山上问题,山下解决。辽阔壮美的高原美景,独具特色的藏式风情,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尖扎县委县政府依托德吉村黄河风景、气候、海拔、区位等优势,积极打造民宿、旅游、餐饮、光伏等特色产业。几年间,德吉村搬出大山,让200余户牧民放下牧鞭吃起“生态饭”、变成“生意人”。
搬出大山 黄河沿岸开启新生活
“以前我们喝的是窖水,现在村里装了抽水机,干净又方便。如今,硬化路铺到了家门口,村里还建起了幼儿园,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日子不比城里差。”10月21日一早,曾经的“贫困户”德吉村村民交巴吉在干净整洁的院落向记者感慨着新变化。
交巴吉告诉记者,2017年,尖扎县委县政府将德吉村251户946人搬迁至如今的黄河沿岸。之前,她们一家人住在尖扎县娘毛山,气候恶劣,条件差,交通不便,喝水都是难题。现在,海拔低了,出行方便了,家家户户住上新房,日子越来越好,牧民们也体会到了充足电能为新生活带来的变化。交巴吉还给自家新房陆续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
2019年5月,当地政府在德吉村实施乡村电气化改造,推动产业转型,为牧民提供了各种创业扶持政策和技能培训。牧民们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放下手中的牧鞭,开启全新生活。
好政策如春风沐浴着当地村民。
生活好了,致富思路也打开了。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厨房内一体式电灶炉、冷柜、蒸煮柜等各类厨房电器一应俱全。羊排的香气混合着蒸饭柜的米香味,在房内蔓延开来。据介绍,国网黄化供电公司为德吉村新建线路2.911千米,架设3台总容量600千伏安变压器,满足了德吉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文旅结合 德吉村成为幸福村
10月21日,在德吉村的阳群农家乐内,两桌客人正在院内用餐,厨房的电灶上,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服务员脚步匆匆,端着一盘盘美味的菜肴在餐桌间穿梭。
2019年,尖扎德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入驻德吉村。自此,民宿建起来了,民俗体验餐馆投入运营。停车场上立起了充电桩,周边设施逐步完善。
村民委员会主任夏吾加向记者介绍,有的牧民将目光投向了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他们把草原上的优质牛羊肉、奶制品等进行精细加工,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023年底,交巴吉的收入有了喜人的提升,这也让她的致富底气更足了。“几年前,我们这里只有几桌客人,房间里没有空调,夏天闷热难耐。而今,我安装了电风扇,又增加了自动搅拌机、炸锅等电器,游客越来越多,每年还可以增收3万元。”
远远望去,在交巴吉家的屋顶上,一排排光伏板宛如一串串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村里开饭馆的用电量本来就大,光伏用电一个月下来能省差不多200元的电费呢!”交巴吉说。
充足的电力保障让德吉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德吉村蹚出“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令曾经的牧民在山下新居开起民宿、做起餐饮,成为鼓了腰包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