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12月11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武国龙在“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我省四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遗址考古成果。

近年来,青海省文物考古部门围绕青藏高原早期人类拓殖、本土考古学文化以及多元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专题,实施了多处重要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考古发现和收获。

都兰热水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以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2018年,血渭一号墓的考古发掘确认了该墓为热水墓群中发现的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这一重要发现不仅丰富了热水墓群的墓葬考古研究,还荣获了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3年,羊圈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正式启动,目前已发现地上陵园、地下墓圹、墓道、照墙、殉牲坑等重要遗迹,这些发现为认识并鉴别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陵提供了重要参考,并成功入选了“考古中国”项目。

同德宗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填补了宗日文化聚落发现的空白。宗日文化是我省独有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从2020年开始,考古部门连续五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研究,发掘面积达到2700平方米。此次发掘不仅发现了齐家文化与卡约文化遗存,还延伸了宗日遗址的历史轴线,为深入探讨黄河文化、青藏高原人群定居与扩散的交流互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新材料。

都兰夏尔雅玛可布遗址是目前我省唯一发现既有居址又有墓地的诺木洪文化大型聚落。从2021年至2024年,考古部门在该遗址累计发掘面积3800平方米,目前已探明遗址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该遗址发现墓葬至少3228座,是西北地区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好的史前墓葬群,实证了柴达木盆地3000年的文明史。这一发现为探讨柴达木盆地早期农牧文化互动交流和古代多民族融合进程提供了历史依循,也为构建“昆仑文化”精神标识以及“一带一路”共识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玉树丁都普巴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取得了重要突破。2023年至2024年发掘的玉树丁都普巴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不仅文化遗存丰富,而且其形成时间可追溯至今至少4.5万年,是青海境内已知最早的考古遗址。这一发现为厘清玉树地区万年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揭示青藏高原早期人群交流情况、探究青藏高原早期古人类的文化面貌、活动历史、时空分布、扩散过程及其高海拔环境适应机制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价值。

青海省文物考古部门将继续深挖历史文化脉络和特点,积极探索青海省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厘清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脉络,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将进一步做细做深青海省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阐释和研究,并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为保护和传承青海省丰富的文化遗产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崔永焘

编辑:曹茂山 责编:谢青玉 监制:马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