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夏日五国城

□王作龙

我站在五国头城(也称为五国城)遗址的土地上,脚下是古代两位被俘的帝王坐井观天的“地窨子”,络绎不绝的游客指指点点,唏嘘于失却锦绣江山的帝王的舛运,很少有人深思历史深处无数兴衰的成因。

黑龙江,作为大金与大清两个朝代的发祥地,为何都和五国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当年北宋真的与大金合力抗辽,历史会不会重新改写?可惜,九百多年前已经丧失了如果。

昔日的五国城,今天的依兰县,两暑相连的时节,蜂拥而来的人们,大多为漂流而来,而知道掩埋于历史深处的屈辱与愤懑,那个肉袒牵羊的故事,涌上心头的一定是无以排遣的五味杂陈吧?

依兰这地方太有名了,有名到连乾隆皇帝都有“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的推崇。依兰这地方太重要了,重要到一代天子在这里陨灭,一代王朝在这里龙兴。据依兰志记载,公元1126年,北宋徽钦二帝被女真人掳掠押解至胡里改路(即今依兰县城),在这里“坐井观天”,同时闭门思过。面对去国离乡的惨境,徽宗曾仰天唏嘘,发出了“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的慨叹。昔日以画鸟闻名天下的帝王才子,却成了被人囚禁的笼中之鸟。北宋在这里覆灭,大金与清王朝于此地兴起。

依兰这地方太美了,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在这里不期而遇。傍晚,站在城北的松花江边向西举目,胜火的江花跳跃不休,仿佛要扑入你的怀抱,总使人情不自禁地吟咏起乐天君的《忆江南》来。深黛的青山蓊蓊郁郁,凝结了无限的神秘,胸中包藏的自然都是震古烁今的故事。山浑如为水而孤傲,水酷似为山而清幽。驻足良久,物我两忘,享受今日五国城凉爽的夏风。

深深的文化积淀,托起发展的依兰。当人们试图倾听五国城的亡国浩叹,寻觅剽悍民族叩击漠北荒莽的蹄铁,依兰竟把笔锋轻轻地一转,请人们融化到青山环绕的巴兰河里去漂流。这里,或许是黑龙江境内还没有被污染的河流之一,因为它是由伊春的翠岚中流下的桃花水、控山水和数十条小溪汇集于此形成的。

清晨,穿过浓雾深锁的大江,乘车过迎兰,直驱丹清河风景区,便到了漂流地。巴兰河真是天造地设的漂流胜地,不论是明石还是暗礁,都十分圆滑——历史,会风化一切。水至清,但有鱼。不知名的鱼儿或惊恐,或悠闲,任凭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从不问人间今夕何年。穿上救生衣,登上皮筏,搏击风浪的冲动便会油然而生。一路要过十八道弯,要越十八处滩。披波斩浪,绕暗礁,越险滩,根本就没有人会畏葸。原来,英雄是在险恶的境地中产生的。当你和同伴们嬉水或撑筏精疲力尽后,你也绝不会有退缩的念头,因为险滩不会容留懦夫。漂到平缓处,仿佛一切都静止了,包括时间和空间。你可以聆听天籁,思古省身,抛却功利,心如止水。

穿过一棵松,就到了九女峰。郁郁的危岩上,只有一松卓立,向人类展示着清高的品性。九峰搀扶,缀起了连绵的悲壮。说的是徽钦被掳,九位宫女不堪凌辱,逃进大山,在前有峰壑、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纷纷跳下了万丈深渊,而化做九座山峰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贵贱尊卑似应倒置了。史载为了羞辱二帝,以彰显昏庸,金国竟封其为昏德公和重昏侯,而二人却欣然受之。如果二帝真能读过小杜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千古绝句,屈辱悲怆之情定然感同身受吧?

告别五国城,已是暮霭沉沉,仰头望去,那轮明月已经缓缓升起,照耀的竟是众多的今人。回眸蒙蒙山影,心头不免涌上了不尽的眷恋。不知是为这水陶冶了灵性,还是为这山匡正了阳刚,心头突然跳出了辛弃疾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佳句来。于是,便觉得该为不该遗忘的拜谒,留下哪怕是粗鄙的些许文字,亦会作为一种标记,一种惦记,洒在五国城城头那滚滚的历史风尘之中,算作对先人的祭奠,也算是对这里清凉一夏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