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參政 十年起落熱情退燒

太阳花学运成员攻占行政院。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太阳花学运十周年,当年青年参与政治风起云涌,之后每逢大选,「得青年选票得天下」成口号,但实情并非如此。二○二○年总统大选蔡英文以史上最高票风光连任,青年投票率冲高,推波助澜的是香港反送中,去年大选缺乏两岸因素,年轻人投票回归基本面,青年对两岸认同的变化,是牵动选举的关键点。

太阳花学运 催生第三势力

二○一四年太阳花学运,林飞帆为首的年轻人不满立法院通过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号召占领立法院廿四天,还攻占行政院,后来新兴第三势力如时代力量、社民党等崛起,太阳花明星如议员苗博雅、民进党发言人吴峥、立委赖品妤等人崭露头角,林飞帆摇身一变成为民进党副秘书长。

当年学运重创马政府,前总统马英九曾说「太阳花是一场骗局不是民主」。十年后回顾,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定义太阳花为「无诚无法,无以报国」,本质反中却用「反黑箱」号召是「无诚」,欺骗不满现状的年轻学子加入;用暴力入侵行政院,毁坏法治国基础是「无法」,林飞帆等人主张包括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完成立法等无一落实,只是一场协助民进党上位的政治动员运动,年轻人在乎的改革,未在太阳花世代得到权力后有所落实,太阳花步入政坛,也快速泡沫化。

短短十年,太阳花潮起潮落,期间青年力量崛起,改写蓝绿版图。二○一四年地方选举,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柯文哲白色力量在北市蓝军地盘插旗;二○一六年蔡英文当选总统;二○二○年大选民进党高唱「抗中保台」主旋律,蔡以八一七万票连任写下历史。

中选会委托学者研究显示,二○一六年大选,四十岁以下投票率仅五成六至五成八,二○二○年总统大选,各年龄层投票率均升高,四十岁以下投票率均超过七成。台师大政治所教授曲兆祥分析,二○一四年前,年轻人政治效能感低,学运后再加上网路发达,年轻人透过网路关注政治,也是投票率提高的原因。

没有特定政党 批判力更强

吴峥分析,学运结束后,又遇上香港反送中,二○二○年确实出现年轻人集体动员投票;年轻世代没有特定政党立场,对既有旧政治势力的批判更强烈,各政党面临相当大挑战。

但随着太阳花逐渐退烧,青年对参与公共事务热忱渐消退,反映在大学学生会长选举,学运当年平均投票率廿二%,如今多数未达一成。政大学生会长徐致远说,过去碰上反送中、太阳花等,激起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近年缺少类似大型社会运动让学生付诸行动,但大家仍在网路讨论分享议题观点,并非全然对公共事务冷漠,「年轻人始终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关注方式和以往不同。」

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刘嘉薇分析,「两岸」仍是激发年轻人投票很关键因素,二○二○年大选年轻人投票率看似较高,实际是受反送中催化;二○二四年大选缺少两岸等外部因素,没有「非投票不可」的理由,年轻人投票率回归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