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两岸》誓死抗战篇——南京、上海抗日遗址热血行

图片来源:作者摄于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谢晋元等孤军签名册。

赴陆行中,走访了许多与抗战历史息息相关的地方:四行仓库(上海)、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拉贝故居(南京)、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日本第四受降区(湖南)、南岳忠烈祠(湖南)、张自忠将军烈士陵园(重庆)。

四行仓库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盼能三月亡华。然而上海「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的企图,这也是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伤亡最惨烈的一次,中国75万的兵力,大量折损后仅余30万,而日本士兵25万,仍存20万。淞沪会战的末端,激烈的驳火在四行仓库上演。

1937年10月26日,部队收到消息,通知苏州河以北失守,因此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向西撤退,并由谢晋元团长率领420位军人,护守四行仓库,然而谢团长机智过人,他向外界放送,仓库里有着800壮士,视死如归。

10月28日晚,谢晋元发下「死守四行仓库并与最后阵地共存亡」的指令,交代士兵们,做沉痛的准备,留好遗书,给家人一个交代。在纪念馆里,也展示当时谢团长写给妻子的家书,英雄气概里侠骨柔情。

同一时间,中国女童军杨惠敏,在枪林弹雨里,不顾生命危险进入四行仓库,将一面国旗送到国军手里,坚定的士气,得到鼓舞,隔天该面国旗被高高升起,在南岸关注战事的上海百姓无不振奋起来。

杨惠敏一方面也把将士名单带出了仓库,其中400个名字便是谢晋元机智地伪造,为恫吓日军而虚张声势,希望一传十,十传万,散播开来。仓库被塑造固若金汤,轻举妄动必定落花流水,为误判付出惨痛代价。果然撑过了四天又四夜,除了掩护军队撑到撤退,也为获得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日行动的关注与支持,能同仇敌忾,因为隔着苏州河,就是上海公共租界的范围了。

不过,日军的进犯没有停歇,几天内,将四行仓库重重包围,发动了十多次的猛烈攻击,试图从仓库西北角的二楼窗户爬入、以炸药摧毁铁门和墙壁、投掷毒气弹,然中国军队搏命抵抗,以一挡百,不教敌人得逞。

黎明的阳光,虽然升起得有点晚,守军终在1937年10月31日,奉命全数撤离,得以进入公共租借范围;为纪念谢团长的铁骨铮铮。现在四行仓库旁,仍保有一条「晋元路」。

虽然进入租借范围,日军的狼子野心没有止息,鲸吞了一道道城门,蚕食了一座座城市,在上海被占领后,再度开启另一毁灭式进攻,史迹上又一页惨绝人寰——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映入眼底是一块石刻,刻着数字300000,是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亦即每隔十二秒,便有一人遭到不测,每十二秒就有一颗流星陨落;数字的背后,意涵着多少家庭,波及与承受着人生至痛。

千金重的心,怜悯和悲伤,以一朵菊花致哀。

进门的墙上挂着不幸罹难者的遗照以及幸存者的彩色照片;当走完人生的旅程时,会为他们关了电、熄上灯,目前仅余40位,撑过了狂风骤雨幸存至今;在另一边也记录着当时抵挡日军,持续长达六周暴行的南京城门,门外有冷血的攻击,门内是百姓楚楚可怜,一道门分辨两个宇宙,一道门分处两种世界。

1937年12月17日,南京沦陷。日本贴出了号外,昭告天下,然而该报的具体时间是空白的,但月份早已拟好为12月,换句话说,日军早有信心能在12月占领南京。

他们的暴行,包含了杀害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当时国际社会已有「日内瓦公约」,其中一条便是规定:「应善待战俘」。然而公约只被当成废纸,被弃置一旁。日军也透过检查百姓手上的老茧,作为判定该人是否曾为中国军人,而这就成了枪毙的理由。

拉贝故居

就在极其黑暗与残暴的历史中,我们仍可见到人性的光辉和高贵,当各国大使馆发出警告,要求侨民、传教士尽速撤离南京时,许多人不仅没有离开,还设立了安全区、建立难民营,提供避难所和急难救助,接济帮助多达25万难民。

德国西门子的经理「约翰•拉贝」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利用身为纳粹党员的身分,组织成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域委员会,设立的安全区,包含了25个难民收容所,面积约为3.86平方公里,而拉贝的住家——我们参观的地方,便是其中一处,这里有个名字,叫「西门子难民收容所」,全盛时期曾容纳600多位。

安全区的目的,除为保护难民,提供容身处,也让他们三餐得以温饱,建立卫生设施,是家以外,最温暖的地方。为避免日军对安全区的轰炸,拉贝还升起了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党旗,撑起这把大大的保护伞,借以警告日军,此地不容侵犯;拉贝也将他的所见所闻,记录在《拉贝日记》中,作为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之一,铁的事实。

2015年,拉贝的孙子汤玛斯拉贝教授(Prof. Dr. Thomas Rabe)接受马总统颁发的褒扬令,感佩他的祖父,为众人付出的大爱,为悲惨点燃的光芒,永存屹立。

在众多善心人士中,还有位魏特琳女士,她是金陵女子学校的教师,她开放校园,保护中国妇孺,让她们有了栖身之所,恶劣的环境里有爱的光辉闪耀熠熠。

上海被攻占,南京也沦陷了,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只好再迁都重庆(1938年12月8日至1946年4月30日),这里成了抗战时的陪都。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里的「云岫楼」,是最高机密所在,这里是蒋介石官邸、办公处所、军事活动中心、是会客厅。云岫楼整座建筑隐身峭壁悬崖森林中,看不到、找不到。

蒋介石在此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如:1941年的「中、美、英东亚联合军事会议」、1943年中美英高级军事会议等等,也在这里会客接见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美国副总统华莱士(Henry A. Wallace)等。因为抗战爆发后,年轻的中国空军大量死伤,人数锐减,陈纳德便是当时「飞虎队」得以成立的关键人物,由他从美国招募退役飞行员,担任志愿军,加入抗战行列,抵御外侮。

由于日军从1938年展开对重庆的6年轰炸,云岫楼一旁也有防空洞,1941年蒋介石与夫人踏出防空洞时,曾表示这是他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抗战中国战区第四受降区受降仪式所在地

八年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划下休止符,中国战区也划分成16个受降区。

第4受降区受降仪式就在湖南大学科学馆举行,当我们来拜访湖南大学,和这里的菁英交流、交换心得时,也同时入内参观,见证一个拨云见日、吹响胜利凯歌的时刻。

南岳忠烈祠

在南岳忠烈祠,由马总统带领着大家向烈士鞠躬致敬,37位身亡将士里有寸性奇、王凤山、王甲本、王铭章、毛岱钧、方叔洪、石作衡、李家钰、武士敏、佟麟阁、姜玉珍、孙明瑾、唐聚五、唐淮源、夏国璋、秦霖、郝梦龄、张自忠、章亮基、陈安宝、冯安邦、彭士量、赵锡章、赵登禹、刘桂五、刘家麒、刘震东、郑作民、郑廷珍、赖传湘、戴安澜、钟毅、谢晋元、罗芳珪、庞汉桢、饶国华。

其中将士齐学启英勇的生平是这么写着「清华大学毕业,赴美国入诺维奇军校毕业,回国后,参加过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上海抗战。1942随中国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重伤被俘。1945年在仰光战俘营被日军收买的叛兵刺死,年四十五」。

衡山下的这座南岳忠烈祠,37位浩气长存的事迹,像这样刻画在一座座汉白玉石碑上,刻划在我们心上。

其中,抗战中殉国级别最高者,便是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将军烈士陵园

张自忠烈士陵园的门牌号码是516号,也正是将军为保全国家而奉献生命的日子。

卢沟桥事变后,士军死伤惨重,为掩护部队撤离,需有人与日军周旋,以时间换取空间,好让部队南下,惟张自忠留守平津与日军谈判,虽然成功拖延了一周,却被百姓误解是汉奸走狗,于此,蒋介石只好对他暂时撤职查办,张自忠因而明了只能透过战绩证明清白,洗刷冤名。

1940年5月,日军展开对枣宜的攻势,张自忠坚持亲自率军渡河作战,5月6日,他留下一封信给副总司令冯治安,这封信,我们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见到,10日后,部队陷入日军重兵包围,张自忠也身中数弹,又遭敌人补刀猛刺,卒五十岁。噩耗令举国悲痛,38师组成敢死队,前往日军营区抢出他的遗体带回。张将军忍辱负重尽忠报国的精神,也获得日本军人的尊重,并对其遗体一一行礼。

沉重的书签在史书的页面上,时时提醒我们,导览馆里有着这句话:「勿忘壮士,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悲伤在几百年后,看到、听见、想起,依旧泫然欲泣,感念他们气壮山河的节操,烈士们的碧血丹心,永留我们心中。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教学助理)

(本文来源:《奔腾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