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爵位制度有多严?到了清末,贝子以上爵位仅19人,远低于明朝
#金秋图文激励赛#
看了很多穿越小说,有不少人幻想自己到了古代能不能当个王爷或者王妃。
但是穿越的时候可得看好时机,穿到了明朝还有这个机会,如果穿到了清朝那就不太可能了。
清朝的爵位制度非常严格,正儿八经的皇亲贵族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承袭爵位。到了清朝末期,贝子爵位以上的一共只有19人。
明朝可是连郡王都有两百多人之多,为什么到了清朝会发生如此大的变故呢?
清朝对爵位继承的严格要求
说到爵位,那么就一定要聊到宗室。宗室本质上就是皇权下的贵族阶层,和皇帝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宗室会对皇族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格要求,如果皇族犯了错,那么宗室就会给出相应的惩罚。
而且皇族似乎也很惧怕宗室的存在,这就不得不说起明朝的爵位制度,和清朝形成鲜明对比。
在明朝,皇帝给爵位给得非常大方,动不动就封亲王郡王。到了明朝末期,郡王的数量都超过了二百人。
这些有爵位的皇亲贵族,国家是要赡养的。他们要按照爵位的高低领俸禄,甚至很多人还享有封地,封地上的收入也归这些贵族所有。
国家被这些宗室子弟拖垮了,每年要拿出一大笔钱来给他们。可以说明朝的覆灭,和爵位泛滥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之后清朝建立起来了,或许是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清朝对待爵位非常严格。
一开始,清朝要求其他亲王的只能有一个孩子继承爵位,其他孩子都要降级继承。
比如说一位亲王有很多孩子,只有他的一个孩子可以继承爵位成为亲王,其他孩子只能继承郡王的爵位。
不过大家都知道,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尤其是皇亲贵族更是妻妾成群,孩子自然也比较多。
那么谁来继承这个亲王的爵位呢?大家为了争夺爵位争论不休,皇帝一拍板子决定,就让嫡长子来继承爵位。
就这样,每个亲王的嫡长子成为亲王,其他孩子会降级承袭爵位,几十年之后,这些爵位就会变得少之又少。
可清朝统治者对这个方法明显还是不满意,之后又有皇帝提出无论是什么爵位的贵族,他们的儿子都只能从最低爵位贝子开始做起。
这样一下就把很多人的爵位降了好几级,虽然有不少贵族不满意,但是他们也不敢质疑皇帝的决定。
尽管如此,每年宗室的人数还是快速上升。皇帝看着宗室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拿出了杀手锏。
乾隆登基之后,宣布除了铁帽子王之外,所有的爵位每次承袭都必须降级。
注意是所有的爵位,包括很多国公和侯爷,他们的孩子承袭爵位时也会自动降一级。
那么本来就是最低一级的爵位,等到孩子长大后就没有爵位可以继承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清朝的宗室人数确实少了很多。而且不知道皇帝本人是有心还是无意,清朝的很多皇帝儿子也不多。
这样等到某一个儿子登基后,需要分封的爵位也不会多,可以大大减轻国家的压力。
皇帝也亲自下令,嫡妻生的嫡长子享有第一继承权,之后的孩子按照母亲的分位来分爵位。
虽然有的孩子按照规定只需要降一级来承袭爵位,但如果生母的位分太低,则需要降两级或者三级。
这些规定出台之后,清朝皇室的爵位变得非常金贵。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得到亲王的爵位,贝子以上爵位的人一共也不到二十个。
清朝爵位的来源
如果你是一位出生在清朝的宗室子弟,那么要怎么获得爵位呢?这就需要我们来弄清楚清朝爵位的来源。
首先在清朝,一方面是可以继承自己父亲的爵位。如果你是一位嫡长子,那么只需要按照规定降一级继承。
如果你不是嫡长子,那么爵位自然会多降几级。但如果你足够幸运,出生在铁帽子王的家里,那么就不需要按照这些规定。
但这也不能完全保障,铁帽子王的帽子也不够铁。在封建社会,皇权大过一切,如果皇帝不满意,那这些爵位也不能被顺利继承。
比如嘉庆年间,有一名著名的大贪官和珅。和珅的住宅修建得富丽堂皇,甚至比皇宫还要精美。
不过和珅很快就被嘉庆抄家处理了,钱财落入国库之后,和珅的大宅子就被嘉庆赏给了庆亲王。
这座庆王府也几经转手,最后落在了铁帽子王恭亲王的手中。不过最后,小恭王丢掉宅子逃跑,这座府邸最后也就成了现在的景点恭王府。
从一座宅子几经易手可以发现,爵位也不是永久的,这座宅子是属于亲王可以居住的地方,但是却不属于任何一位亲王。
宅子虽然不能离开,但是它的主人却可以一直变化。这就是清朝爵位的特点,没有谁的爵位是永久的。
在清朝后期,很多皇亲贵族的爵位已经被降成了某某将军。等到他们的下一代已经没有爵位可以继承,只能沦为普通百姓。
要想在清朝享有爵位,首先得是宗室子弟,其次还得立功。清朝时期,皇帝其实非常乐意培养宗室子弟。
因为皇帝觉得,这些宗室子弟和自己有亲缘关系,可以培养他们为国家为皇权服务。
因此皇帝会专门安排给这些宗室子弟讲课练武的场所,如果有哪些宗室子弟表现得非常优秀,皇帝也会给出相应的嘉奖。
但皇帝对于宗室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皇帝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为自己服务。
另一个方面来看,皇帝同样也很忌惮这些宗室子弟。
因为这些宗室子弟同样也属于皇族,万一他们太过优秀,影响到皇权的稳固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此皇帝抱着非常复杂的态度来培养这些人,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满足皇帝的要求,而且可以忠心耿耿地对待皇帝。
那么皇帝也会慷慨地给予他们爵位,其实从客观来讲,清朝时期的爵位还是比较合理的。
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宗室人数过多给国家带来非常多的困扰,而且可以激励这些宗室子弟,不允许他们每天在浑浑噩噩度日等着继承爵位。
因此清朝时期,宗室的安排还是非常合理的,宗室子弟中也有很多人非常优秀,深得皇帝赏识。
爵位体现政治结构的变化
大家在很多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发现,还有很多有关八旗子弟的说法,这就体现了清朝的政治结构改变。
八旗子弟最开始是由努尔哈赤提出的,满族刚开始只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开始逐鹿天下。
但是仅靠着努尔哈赤的部下,是很难问鼎中原的,他们需要很多部族的帮助,也就是后来的八旗子弟。
这些八旗子弟按照当初的功劳被划分为几个等级,和努尔哈赤最亲近的部族自然就最尊贵。
而汉族在当时则被视为是“奴才”,也就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的意思。八旗建立之初,本意是为了让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八旗的想法就是夺来的土地要均分,抢来的粮食也要让每个人都吃一口。
也是靠着团结一致,他们才能做到建立起清王朝的统治。不过等到清朝皇帝登基之后,八旗的本意就改变了。
清朝的皇帝自然不能和他们共享天下,同时也开始忌惮八旗的势力。因此针对八旗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化解他们的势力。
如果本身不是八旗之一,那么后代就不能继承王爵,只能继承公爵。很多人就卡在这个不上不下的爵位终其一生,几代之后爵位消亡。
而如果本身确实属于八旗之一,皇帝就会给一些“虚”的恩赏。毕竟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人,如果一点爵位都不给,难免会让大家寒心。
因此皇帝就会给出一些“虚衔”,看似给了他们无上荣耀,但其实没有赋予他们实际的权力。
后期他们的家族中如果没有足够优秀的子弟出现,那么爵位何去何从还是皇帝说了算。
清朝并不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国家,它是由少数民族部落建立的。因此在清朝建立初期,他们其实是部落集中制。
直到后来,皇帝才开始逐渐引导整个国家向着君主集中制转移。这些贵族都得向皇族臣服,这才是中原正统王朝该有的样子。
结语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宗旨就是维护自己的皇权稳固。爵位过多会影响皇帝的利益,也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因为在皇帝眼中,除了自己都是奴才。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现实问题,当然一味地打压宗室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愿意去为皇族冲锋陷阵,因为他们在皇帝眼中只是“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