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虎頭蜂最活躍!登山謹記「3觀察法」安全遠離

虎头蜂相较于蜜蜂普遍毒液量大倒钩也细,可「连螫数次」不成问题。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秋末是虎头蜂造成民众死伤的高峰期,中兴大学昆虫系副教授吴明城说,民众遇虎头蜂,应观察虎头蜂意图,以冷静且迅速的方式离的愈远愈好。郊外活动时也可注意草丛及天空,提早预知虎头蜂群聚集地点,避免遭蜂群追赶造成生命危险。

近年传出零星虎头蜂螫死人的案例,如近日新北瑞芳八分寮步道发生登山团遭虎头蜂攻击事件,酿20人中9人轻重伤,2人送医不治。

台湾虎头蜂约有8种,蜂后一般在过冬后,3至4月开始筑巢,待工蜂羽化后迅速筑巢,于8月底至11月秋末期间蜂群数量达高峰。一窝完整的中华大虎头蜂蜂巢,就有可能有上万只虎头蜂在内,但蜂群数量仍会因蜂巢大小及发展情况有所不同。

吴明城指出,台湾虎头蜂中又以「台湾山林杀手」的黑腹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2种对民众威胁最大。其中因中华大虎头蜂,工蜂体长可达约4至5公分,黑尾虎头蜂为3.2至3.8公分,毒囊较大毒液量也较多,连体内有抗体的蜂农遭螫2次都可能有生命危险,遑论一般民众。

虎头蜂蜂螫之所以危险,主因蜜蜂毒液量不大,1000人中约仅有1至2人会出现严重过敏现象,且蜜蜂螫针倒钩大,螫完后蜂只本身也会死亡。不过,虎头蜂普遍毒液量大倒钩也细,可以「连螫数次」不成问题。透过螫针注入蜂毒所含的蜂毒胜肽,则会造成红血球破裂、急性过敏性休克及发炎反应,严重将造成患者无法呼吸及溶血症状,未尽速就医恐致死。

除爬山时避免穿着黑色等深色衣物及喷洒香水等,吴明城也强调,千万不能用扇子或其他物品驱赶,否则反而引来一整群虎头蜂。同时不应使用敌避(DEET)或其他喷雾朝虎头蜂喷洒,避免激怒蜂群出「针」造成危险,而应保持冷静尽快离开现场。

不过预防胜于治疗,吴明城表示民众在郊区与山林内活动时,可透过以下3种方式观察并远离虎头蜂群,避免遭虎头蜂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