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市新开商业面积240万平方米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传统商场升级焕新、新商圈加速崛起、首店密集入驻……过去一年,北京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复苏,为北京经济注入活力。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2023年1至11月,北京市场总消费同比增长9.4%,社零总额、网络零售额增速较年初恢复速度均快于全国。全年新开大型商业项目21个,新开商业面积240万平方米,约为过去近4年新开商业面积之和。今年北京预计新开大型商业设施110万平方米,助推消费市场持续升级。

商场“上新”填补商圈空白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北京各大商圈张灯结彩、热闹万分。家住石景山区的孙女士没出远门,在家门口的购物中心体验了跨年狂欢。

跨年夜当天,京西大悦城延长营业时间至自然闭店,临近晚上11点,上万个红气球从空中飘落,人们纷纷戳破气球,寻找藏在其中的优惠券,在“买买买”中迎来新的一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家门口的商场跨年!”孙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石景山区缺少大型商业综合体,近两年,京西迎来了首钢六工汇、金安环宇荟、京西大悦城等新项目,一站式满足了各类生活消费需求。

从京西大悦城向西18公里,门头沟区也崛起城市微度假新地标。比邻古刹潭柘寺的檀谷·慢闪广场去年9月底开街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贴近自然的场景为人们带来惬意的山居生活,20多家首店提供特色体验。听一场音乐沙龙、加入日落巡游队伍、边吃火锅边看跨年电影……松弛的氛围和丰富的活动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游玩。

DT51为亚奥商圈新添高端百货、首开LONG街填补回天地区品质型商业空白、西三旗万象汇填补西三旗地区大型商业项目空白……据统计,2023年,北京新开商业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进一步填补了京北、京西、京南地区商业设施的不足,全市商业设施的布局更趋平衡,与人口、产业的分布更趋耦合。

传统商场升级吸引年轻人

寒冷的冬天,朝外大街洋溢着青春活力。跨年夜,不少年轻人走进THE BOX朝外参加音乐派对,西侧的东岳文化广场上,溜冰场成为冰雪爱好者的乐园。矗立在广场北侧、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东岳庙琉璃牌楼,见证着这片区域的新活力。“去年开业以来,至少已经来过五六次,每次来都有新体验。”“95后”小琳发现,朝外大街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THE BOX朝外由传统商场昆泰商城改造而来。2021年8月,昆泰商城进行整体腾退;2022年8月,市发改委批复,朝外大街沿线的产业、商业、建筑空间及城市景观展开联动更新。如今,古老的商街迎来华丽转身,据THE BOX朝外监测,目前15岁至29岁的消费者占到近八成。

2023年,一批改造更新的传统商场为人们带来新体验。元旦假期首日,位于王府井步行街南端的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正式营业,这座在金街沉睡了3年之久的商场终于“苏醒”。“元市口”牌楼、“日晷广场”、“乾坤坊”等新国潮场景成为网红打卡点,70余家北京首店、60余家王府井区域首店亮相。

五棵松卓展中心转型万达广场、世界之花假日广场变身王府井奥莱、朝阳北苑中国铁建广场商业项目改造为龙湖北苑天街、老赛特商场变身精致餐饮聚集地……2023年,全市改造更新的商业面积达到约90万平方米,通过“一圈一策”推动15个传统商圈完成年度改造提升任务。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43.8%

伴随商圈改造升级,更多首店、旗舰店落户北京,带来消费新体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围绕首店、老字号和新消费三个领域不断完善首都消费品牌矩阵。去年1至11月,北京新落地品牌首店864家,首店总数已超3600家。北京老字号也迎来扩容,总数达244家,年销售收入近1800亿元,实现“九成触网、七成直播”。

在政策引导下,绿色消费、数字消费迸发新活力。去年,北京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直接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60亿元,助推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43.8%。在家居焕新活动中,“京彩·绿色”消费券共核销100万张,带动绿色智能商品销售超50亿元。本市还认定13家企业为首批“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头部企业交易额占全国直播电商比重超五成。

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同时也是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攻坚之年。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将围绕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培育本土消费新品牌、塑造服务消费新优势、完善消费升级新环境协同发力,高质量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本报记者 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