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内蒙古林沙草产业总产值超八百七十亿元——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防沙治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作为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内蒙古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按照党中央关于推进“三北”工程的战略部署,从“国之大者”的高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2023年,全区完成沙化土地治理950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50%。今年,全区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00多万亩,是去年同期完成量的4倍多。
入夏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里树木郁郁葱葱,护林员在林间忙碌。林场副场长葛文斌介绍,针对区域土地盐碱化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从1978年开始,林场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二期等工程,通过三代林场人的努力和国家项目支持,累计造林3.9万亩,植树430万株,如今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65%。
葛文斌介绍,近年来,新华林场结合旅游资源,对林场周边进行了改造,打造集生态科普、研学旅游、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圈。按照适地适树、发展产业原则,栽植梭梭、沙枣等6358亩,同时栽植文冠果发展相关产业,加快保障性苗圃项目建设。
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海维告诉记者,多年来,巴彦淖尔市秉持“产业引领、模式创新、反哺生态、持续发展”的产业治沙理念,突出规模化治理、产业链延伸以及融合发展,培育扶持肉苁蓉、中药材、沙漠旅游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经济林面积40.25万亩,林业产业化企业200余家,合作社50余家,有效提升了防沙治沙事业的“造血”功能。
多年来,内蒙古一边植树种草,一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近两年还围绕发展林草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森林食品、木本粮油、沙生植物、中药材、优质牧草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全区林沙草产业总产值达到871.8亿元。
跳出治沙抓治沙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治理长效化。一年来,内蒙古坚持融合互促,把“三北”工程和新能源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增绿、增能、增收一举多得。
在库布其沙漠中北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三峡蒙能新能源基地建设现场,150多台大型推土机有条不紊地推沙平沙。三峡蒙能新能源(储能)建设部副主任陈士诚介绍,项目通过光伏板上发电,板间板下统筹兼顾特色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经济作物种植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三级防沙治沙治理体系。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宋俊峰介绍,鄂尔多斯聚焦库布其沙漠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光能资源,采用“光伏+治沙”模式治理,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打造一条与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生态绿”交相辉映的“科技蓝”,即保护母亲河的“光伏长城”。这条“光伏长城”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实现光伏治沙300万亩,生态治沙900万亩。
锡林郭勒盟也在加快推进风光一体化治沙。以扩大治理面积、控制治理成本、确保治理成效为目标,锡林郭勒盟依托风电光伏治沙资金,计划在今年43.6万亩治沙任务的基础上再增加治理面积50万亩,风光一体化治沙总面积达到93.6万亩,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
内蒙古设立了防沙治沙基金,建立了保量稳价、建管护理、违约处置、农牧民参与等制度机制。目前,相关工作稳步有序推进,预计今年一体化工程将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30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表示,内蒙古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变攻坚战役为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草树种,根据不同地块特点强化技术装备支撑,积极培育和延长林沙草产业链条,联结起更多企业和群众,努力把防沙治沙的过程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在“沙海”变“绿洲”中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经济日报记者 余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