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美股道指“八连阳” ,美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六个月低点,美联储降息何时到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杨雨莱 广州报道

美股道指“八连阳”

当地时间5月10日(上周五),美股道指连续第8天上涨,创下自去年12月以来最长的连涨纪录。从全周来看,美股三大指数均录得上涨,道指累计上涨2.16%,创下今年最佳单周表现;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分别累计涨1.85%和1.14%。近期美股持续上涨的推动力是什么?如何看待市场的乐观情绪?一起来听听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雪情的观点。

三方面因素支撑美股波动上行

赵雪情:上周美股波动上行,道琼斯指数创近5个月来最大涨幅,这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第一,美联储降息的驱动逻辑正在逐渐清晰。美联储降息路径取决于就业、通胀、财政等诸多因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胀回落态势出现波折,CPI连续3个月超预期增长,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被一再推迟,甚至近期美联储理事鲍曼、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均发表了鹰派讲话,打压了降息的预期。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上周最新公布的美国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数据超预期下降到了67.4,创半年来新低以及近三年来最大环比降幅。由此正在形成消费减弱,通胀回落的基本逻辑,将为下半年美联储启动降息打开窗口。

第二,美国经济温和增长,但表现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对美股各板块形成提振作用。特别是美欧经济分化,上周除了能源、房地产、中概股等敏感领域,公用事业、金融、工业必需消费品、科技等板块均呈现了上涨态势。

第三,美国公司回购股票向市场传达了乐观情绪。目前标普500指数中成分股公司公布回购计划约2,000亿美元,特别是科技巨头在股票回购方面力度是比较大的,同时很多传统行业的公司也加入了股票回购行列,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当中已有400多家公布了股票回购计划,今年的股票回购总额可能达到近万亿美元,这有利于支撑美股继续上行,处于高位。

美股上涨空间或有限

赵雪情:展望未来,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并在下半年落地,无风险利率和融资成本将小幅回落,对美股形成一定支撑。但考虑到美股长期大幅上涨以及泡沫化的一些倾向,未来继续上涨的总体空间相对有限。从具体板块来看,以科技股为重点的投资脆弱性正在显现,未来投资组合的集中度将有所下降,利好一些价值型、利率敏感型的行业股票。

美股Q1财报季表现亮眼

随着美股Q1财报季接近尾声,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有79%的公司第一季度利润超出了预期,高于上季度。由于多数财报表现好于预期,华尔街也大幅提高了对于第二季度(截至6月)的财报盈利预期。展望美股二季度的行情将如何演绎?可关注哪些投资主题?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为我们带来他的分析。

通胀压力影响美股走势

吴照银:现阶段要想看清美国股市的走势,还是要观察美国的通胀走势,通胀是目前影响美国股票市场的最主要因素。美国本周三要公布4月份的CPI,目前市场一致预期美国CPI是3.5%,与3月份持平。

如果4月份CPI数据为3.5%,说明CPI仍然维持高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甚至到下半年可能都不会有降息的预期。如果通胀比较高,美股下跌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通胀低于3.5%,股票则可能会反弹,美国利率对股市的压力会减小。美国股市目前的主要因素是通货膨胀的走势。

美股科技龙头公司仍值得关注

吴照银:展望美股后市的表现,仍然要看美国的物价。美国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表现较好的理由之一是物价在上升。从财务报表来看,物价上升,企业的盈利就会上升;随着企业的盈利上升,它的股价相对表现更好。

从宏观上,物品涨价涨多了,又会提高利率,对股市又形成压制。但从微观上来看,我们还是要关注那些有涨价预期的板块,或者投资主题。未来的一个投资方向是可以通过涨价因素来挑选行业与板块。

此外,还可以关注美国的科技企业。从美国上市公司的一季报来看,标普500指数当中的利润和增长主要是由七大科技公司来贡献的。除去增长迅速的科技公司来看,标普500当中其余的490多个公司,利润是几乎没有增长的。所以除了涨价因素以外,科技龙头公司仍然是可以关注的,因为这是美国股市牛市的根本之一。

美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六个月低点

当地时间5月10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美国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骤降至67.4,创下6个月以来新低。本周三(5月15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将发布4月CPI报告,市场预期美国4月份潜在通胀可能出现6个月来的首次放缓。美国通胀形势能否如预期般放缓?降息预期会否持续升温?我们来听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的解读。

美通胀较难如预期般放缓

刘英:总体来看,美国通胀韧性让美联储降息靴子迟迟难以落地。首先,美国通胀较难实现预期的放缓节奏,由此降息也难如预期般较快来临,可能还会滞后于欧央行的降息,但是降息预期大概率还是存在。美国通胀反复而且具有相当的韧性让美联储降息的靴子始终难以落下,特别是上个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将缩表的幅度降了一个大台阶,更让降息难以来临。美联储将原本每个月950亿美元的国债及资产抵押支持证券购买量降低到600亿美元,主要把美债数量降了350亿美元。而美国通胀3月份出现了反复,从2月份的3.2%反弹到3.5%,核心CPI维持在3.8%的高位。更为关键是美国通胀的韧性比较强,主要体现在工资和房地产价格上。为此,美联储上次议息会议甚至要明确告诉市场不用再加息来控通胀。

降息预期时间表较模糊

刘英:此轮的高通胀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通胀高企首先是因为货币超发。美联储在2020年实施了零利率和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限量放水带来的货币超发是主因,而出来混是要还的,这些流动性需要回收。

二是扩张性的财政刺激计划。美国从百年难遇的疫情以来,3年多实施了超过11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从特朗普到拜登,各种名义的发钱,家庭计划、基建计划、就业计划等不一而足。

三是供给冲击、制裁反噬及关税倒灌。疫情下美国搞“脱钩断链”和所谓的产业链供应链的近岸化、友岸化,到后来的“小院高墙”及“去风险化”,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推升了国内物价水平,最后由美国消费者承担。由此。美国较难达到2%的通胀目标,所以降息的预期时间表较为模糊。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李依农

记者:杨雨莱

摄制: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