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洗牌 500强旗下基金布局多元格局机会 | 投资人说
嘉宾简介:
博原资本 管理合伙人及董事长 蒋红权 博士
自 1996 年起在博世集团工作,积累了广泛的汽车和电子行业经验,2008 年,作为创始成员加入博世创投。2021 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发起成立博原资本。
参与并主导投资的项目包括 Torqeedo(已被 Deutz 收购)、EpiGaN(已被 Soitec 收购)、Movidius(已被 Intel 收购)、WaveOptics(已被 Snap 收购)等。
专注于人工智能、汽车技术、物联网、AR/VR、半导体及区块链相关技术领域。
拥有德国柏林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及物理学硕士学位。
一、汽车领域或将长期被中国市场主导
第一财经 高 远
感谢蒋博士接受第一财经专访,博原资本因为有博世的产业背景,如果我们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当下中国市场是否仍然是整个汽车产业链当中最有潜力的市场?
博原资本 蒋红权
中国市场从体量上来讲是全球最大的,跟美国、欧洲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体量要大很多,汽车界的一家公司如果在中国市场上站不住脚的话,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全球玩家。
另外一点,近几年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确实有了先发能力,包括整车、零部件、新能源技术等垂直领域,我们认为汽车领域可能今后会长期由中国市场来主导。
从投资机会上来讲,每年都会有变化,投资的方向、投资的重点,我们也在不断考量,每过半年都会进行一些调整。
二、从产业链到研发全流程 中国汽车产业投资机会凸显
第一财经 高 远
我们看到,过去的十年中,博世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已经累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它在产业当中布局还非常密集。在这些产业链的布局当中,从您的角度来看,哪几个赛道是您比较看重的赛道?
博原资本 蒋红权
博世的投资最近这几年质量越来越高,在人工智能、氢燃料电池以及自动驾驶方面,我们都有一些研发中心挪到了中国,不仅是生产的产线投资,还把全球最先进的研发团队以及技术挪到了中国。
博原资本作为博世集团市场化的投资平台,也是围绕着博世的这些动作以及产品和生态链进行投资布局的。
我们过去几年投的非常广,从整车,比如新能源商用车到滑板底盘、重要软件系统,比如热管理系统、第三代半导体、车规级半导体,我们都做了布局,可以说是一个整产业链的投资。
第一财经 高 远
在这当中有没有一些侧重点?
博原资本 蒋红权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关注碳化硅,特别是车规级碳化硅市场,这一领域在今后几年会有一定的稀缺性。我们认为产能方面,尤其是后端封装模组方面会有很多机会;另外一个行业是新能源,比如氢能,当制氢成本降下来后,氢能源也会有爆发的机会,所以这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些全产业链的布局。
将来,从科技引领方面来看,人工智能可能会在各个垂直领域有比较大的爆发机会。
三、中国智能制造已居世界前沿 但发展仍不平衡
第一财经 高 远
从您这些年掌握的数据来看,您认为中国产业链当中的企业,是否已经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如果没有的话,您认为它的薄弱环节究竟在哪里?
博原资本 蒋红权
从智能制造这个题目上来讲,中国过去的20年可以说是有长足进步,现在可以毫不含糊地讲,中国的智能制造是在世界前沿的,比如机器人产业,从量上、密度上,都无可置疑。有一个标志就是『灯塔工厂』,作为全球智能制造最顶尖的标杆,最近有一个统计是中国有大概有72家企业被评为灯塔工厂,在全球占42%,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比例,所以说在这方面我们是很先进的,从量上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界前沿。
但与此同时,整体的状况良莠不齐:从企业的规模上看,一般是大企业、国际企业走在前沿,中小企业其实很多还比较落后;从区域分布上看,沿海和内陆也有很大落差。所以实际上,国内的智能制造天花板还很高,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
四、出海不等于出口
第一财经 高 远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在努力走向海外,我相信这当中有很多是你们投过的一些企业,他们走向海外就面临很多的机遇和风险,从您的角度来讲,给他们的建议是什么?
博原资本 蒋红权
出海和出口是两码事,出海是一个长远的、深入扎根在海外的行为;出口只是一个短期行为。如果把中国的产品直接卖到海外,也许短期能有一些盈利,但是长期是不可能成功的。出海一定要做好长期准备,要对出海的国家有深入的了解,要整合它的资源,不管是法律法规、风土人情、消费爱好以及各种销售网络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五、中国企业出海 要避免”内卷”
第一财经 高 远
其实大家都在提出海,但是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况,其实大家认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来自于海外,而是来自于同样是国内的同胞的一些企业,在这个竞争当中您认为如何能实现共赢,又不至于互相扯后腿?
博原资本 蒋红权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海外的商业逻辑跟国内会有一定的区别,中国国内现在“内卷”卷得非常厉害,但是否一定要把“内卷”的做法转移到海外去?实际上,当你直接把很好的产品、很有竞争力的产品拿到海外,这种做法可能很快就会把当地市场做坏,而且不一定能被当地消费者认可,他们甚至可能会觉得你的产品价值不高。所以我觉得从理念上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新思考、新定位。
六、投资与并购贵在打造朋友圈 尊重被投企业利益
第一财经 高 远
您在选投资标的时,比如说某一个产业当中垂直、非常优良的标的,它可能有竞品,您投的时候会两个都投吗?
博原资本 蒋红权
这个问题在产业投资里是一个永恒的题目,一方面我们会对被投企业进行赋能,另一方面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这里面的关系,我们通常会采取比较包容、透明的做法,跟被投企业进行讨论。有时在博世集团里可能有类似的产品,存在一些层面的竞争,但当你仔细研究这些标的后,就会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双方会有合作的可能性,产品会有一些互补性,比如它们上市的时间点不一样,或者可以放在不同的市场进行一些互补合作。我们总是在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实际上我们做的是一个占股比较少的投资,比如在公司里占10% -20%的股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资行为并不是为了将来进行并购或其他目的,而是在打造生态圈,实际上更像是在交朋友,主要的目的是看能不能有合作契机,产生一些共鸣,我们是比较开放的,还是会以被投企业的利益为主。
七、汽车市场多元格局或在形成中
第一财经 高 远
其实很多产业投资人,包括一些学者一直在研究中国新势力崛起,您认为当下包括德国、日本,那些汽车制造大国,能否复制这种经验,在短时间之内能够跟中国造车新势力达到平起平坐的程度?
博原资本 蒋红权
我觉得它们一定也是有机会的,毕竟有上百年的积累,但从目前行业的发展速度来讲,完全靠它们自己的力量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可以看到一些海外大厂,它们也在跟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做一些合资公司,或者有各种各样形式的合作,我觉得这是有机会的,尤其是在目前这个不完全全球化的世界里,在欧美市场它们也有一定机会。
八、混动仍是趋势
第一财经 高 远
我们近期也看到像宁德时代也推出首款增混电池,据说是首续航可以达到400公里,据说是10分钟补能可以达到280公里,您怎么来看待这个事件?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您觉得混动是否仍然是你们很重要的一个投资的方向?
博原资本 蒋红权
首先混动目前是一个趋势,不管是在国内、在欧美,混动车今后这几年会有大的起量,在短期、中期混动肯定是比较大的主流方向。
作为投资是不是混动是一个好的投资的方向?我有所怀疑。因为混动实际上是一个产品定义和资源匹配的问题,是根据场景进行设置,现在看,在国内的一些场景里混动是非常合理的,所以就可以把电池做小,把电动机、增程发电机加进去,这不是一个技术的革命,而是产品定义的问题,我认为投一个 OEM、投一个乘用车品牌的时间点已经过去,不可能因为混动而产生新品牌。
九、中国资本市场或将迎来并购时代
第一财经 高 远
您过往投的很多成功的案例当中,其实有一部分是通过并购实现了退出,当下大家认为一级市场的并购机会终于来了,您怎么来看并购市场的机会?
博原资本 蒋红权
现在资本市场的情况,一方面是群雄割据、焦灼地进行竞争,同时又比较低迷,大家估值不高、融资不易,这种情况正好可以让产业进行重组整合,只有整合才会产生量的效应,这一逻辑的实现需要好几个因素:一个是买方,国内尤其是制造业巨头,在收购理念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改进。国外的一级市场投了一家公司以后,90%的可能性是被并购,10%的可能性是IPO上市,中国完全倒挂,就是缺乏这方面的文化。可以买你的资产、买你的收入,但一个亏损的企业、有很大的战略价值,以比较合理或比较高的价格去收购,在中国市场目前还行不通,这需要在理念上进行一些改变。
第二、从卖方的角度,也就是创业者,他们都梦想成为马斯克或马云,如果把公司做成了一个上市公司,就代表成功,如果把公司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卖给了大公司,可能会被认为是失败。我觉得在企业界需要这么一种“接力赛”思维:比如我可能很擅长把企业从0做成1,产品做完,交给下一个更好的管理人,我也可以把这个公司卖掉后再做另外一个企业,可能一辈子做10个这样的企业,一棒一棒的接力,各自做擅长的事情,在中国的企业家也需要去培养这种情怀。
第三、资本市场实际上需要有相应的金融产品来支持并购行为,不同阶段的并购都需要有类似的金融产品支持,如果这些条件都符合了,时机是非常好的。
但并购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觉得并购有一点像婚姻,你要找到适合的结婚对象,你的意愿要比较强烈,做并购的CEO应该能把你的故事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有吸引力,才能让对方愿意和你进入到一段亲密的关系。
值班编辑:格蕾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