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集聚上海共探“医智”融合与创新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0日电(记者杜康)智能医学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部分。20日,第一届国际智能医学会议在上海浦东召开,主题为“医智融合,创新无界”。会议汇聚了共300余名全球专业人士和研究者齐聚上海,围绕医学大模型与临床应用、智能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价值挖掘与应用、智能医学影像和智能药学等前沿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记者获悉,第一届智能医学国际会议在沪举办,旨在为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搭建一个高水平的沟通平台,推动智能医学技术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的落地与普及,助力医疗健康事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大会由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与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联合主办,武田中国、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力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支持举办。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院长朱同玉表示,研究院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的医学科研数据中心,面向医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期待通过国际合作,继续加强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在智能医学领域的建设,促进人工智能的深度医学应用,助力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发展。
前不久,2024年诺贝尔奖科学类3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全部揭晓,后两项均颁发给AI领域科学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些奖项的颁发,表明了AI技术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药等多个领域正在推动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
大会上,来自中国、德国、美国的十余位专家们介绍了AI在其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如,德国科学院院士士罗兰·艾尔斯(Roland Eils)表示,深度学习技术在处理和分析健康数据中拥有巨大潜力,通过对多模态数据,包括基因组学、健康记录和视网膜眼底照片的分析,这些数据模型可帮助预测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多种疾病。
美国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和分子药理学教授斯里达尔·马尼(Sridhar Mani)探讨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他表示机器学习可应用于微生物组多组学特征分析,并展示了预测疾病状态和亚型的模型成果,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精准医学和个性化营养领域。
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沈定刚表示,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在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流程中,包括肺癌的筛查、分析、自动报告生成,以及手术中的导航和治疗规划。他还讨论了低剂量AI重建技术的应用,该技术能够提高肺部结节的检测率,并减少CT剂量。
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雷介绍,当前研究院也在进行医疗大模型的研究。“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大模型公司,上海围绕大模型、语料库建设也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来看,医学领域真正可用的通用大模型还没有出现,尤其是在临床应用上,现有大模型在专业程度和准确率上有较大改善空间。我们希望推动有医学逻辑的专有大模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接入各种垂类专病模型,这也是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的一个方向。”
编辑: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