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速奔跑!从夏奥到冬奥

2008年8月18日,中国男乒获北京奥运会团体冠军。刘占坤/摄

4月清明假期,昂扬的春意铺满神州大地,家住北京昌平区的老李一家三口自驾车沿京礼高速(北京-张家口崇礼)在燕山山脉中一路北上,4个小时后到崇礼万龙滑雪场停车,他们把这3天假期彻底交给了雪道。

“这是雪季结束前最后一场了,天一暖和,雪都化了,据说只有长白山那边的雪场可以坚持开到‘五一’,到时候我再看看情况(要不要去)。”老李3年前在朋友的带动下学了滑雪,一学就放不下来,这也跟他喜欢“玩儿”有很大关系:“我喜欢‘动’,尤其是和户外相关的运动。我2008年年底在昌平买房,离奥森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远,基本上每周都要带孩子到奥森跑步,孩子和同学约聚餐也去奥森,这种地方,运动的人多,感觉有一种特别积极的气场。”

从奥森到崇礼,从“2008”到“202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更积极,更热情,更澎湃,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更成熟,更冷静,更有担当。

像极了百年奋斗征程当中,中国体育先是“放眼看世界”,再投身奥运“人生能有几回搏”,如今正携手奥运共同推动一个新的时代向前行进,舍我其谁。

百年火种,星星燎原

“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年,对于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同样需要来到中国。因为我们有13亿人口,尤其是有4亿年轻人,所以奥运和中国的结合,一定是双赢的局面”,既亲身经历了1993年第一次申奥失败、又亲身经历了2001年第二次申办成功的“申奥陈述运动员”邓亚萍,对“奥运”的理解极为细腻:“奥运精神看上去是高高在上的,但却是实实在在贴近我们生活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带来的就业岗位,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修的路,新盖的楼,新的运动场地,每个人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都因为贴近奥运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奥运”面前迈出这从“无”到“有”的一步,中国体育恰逢其时,而中国体育的百年征程,早在1917年就燃起红色的火种、做好了铺垫。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毛泽东发表在1917年《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百年之后仍然光亮如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非第增知识也,又足以调感情;非第调感情也,又足以强意志。”

这样的思辨论述,在百年前“救国救民”的探索中梳理出中国体育的清晰脉络,最终演化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中国体育永不过时的12字宗旨。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一成员,漂洋过海完成中国人的奥运最初体验,百年时间不过历史长河短短一瞬,但奥运会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来到中国,奥运精神在中国人的心头慢慢扎根,却让这短短一瞬留在历史长河之中。

说巧合也好,说天意也好,1984年许海峰清脆的枪声同样是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新中国捧回第一枚奥运金牌,从这一刻起,中国人推开奥运大门,不断展现昂扬的斗志和自信的笑容。

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挫折就在为奥运首金和洛杉矶奥运会总共收获15枚金牌而欣喜若狂的时候迅速到来——1988年汉城奥运会,4年前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的体育强国参与竞争,中国体育界“冒进”的心态,让雄心勃勃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遭遇当头棒喝,在汉城摔了狠狠一跤。

这是躲不过去的一跤,没有这一败,就没有中国体育对“竞技体育”和“奥运精神”的更深理解,就没有随后几届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成绩的稳步上升,直到2008年奥运会交出一份“无与伦比”的答卷。

百年前《体育之研究》的红色火种,百年后挥斥方遒的双奥之国,国与民之间一直借助体育架起坚固桥梁——体育强有力的脊梁,帮助国民撑起了筋骨。

受益的,是国,更是民。

双奥相约,命运共同

北京交通大学教师郭锴称自己是幸运儿,他将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在中国举办的两届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是北区场馆群(射击、网球、曲棍球)观众服务志愿者团队的一名主管;如今,他是国家体育馆志愿者经理,负责国家体育馆的志愿者管理工作。国家体育馆将承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和2022年北京冬残奥冰橇冰球的比赛。

回想起13年前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的工作经历,郭锴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工作时的一个细节。郭锴回忆说:“当时我们这个团队有50多名志愿者,其中包括6名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志愿者。我记得,那时比赛场地的广播经常会播放《北京欢迎你》那首歌,每次播放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志愿者都会情不自禁跟着一起唱,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会发自内心为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盛事而自豪、骄傲。同时,我们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也是发自内心为自己能够为奥运服务而感到荣耀。”

13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激情时刻对于郭锴来说仍然历历在目,现在,他为2022北京冬奥会服务的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4月1日以来,“相约北京”冰球和残奥冰球测试活动先后在国家体育馆举行,郭锴带领232人的志愿者团队也对场馆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检验、测试。两届奥运会都是国家大事,但就个人而言,郭锴能感觉到两届奥运的不同,“如果说我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深的感受是一种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那么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的最大感受是自己身上多了一种责任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志愿者团队带好,去实践为北京冬奥会添彩的责任。”

的确,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百年奥运梦圆时刻,那份扬眉吐气的欣喜属于全体中国人。2001年7月13日,当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消息传回中国时,华夏沸腾、举国欢呼,数十万北京群众相聚在天安门广场尽情高歌、庆祝。之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获得巨大成功,获得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个崛起、开放的中国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14年后的2022北京冬奥会,国人对奥运的荣誉感、自豪感犹在,但更增添了一份自信、多了一种责任。作为两届奥运会亲历者的郭锴,他将通过带好志愿者团队,去履行个人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责任。那么对于北京冬奥会本身来说,这种责任和使命将如何体现?

奥林匹克研究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是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次盛会,将促进参赛各国“和而不同”。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任海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展现了一个崛起的中国,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利用奥运的平台,让不同文化、不同体制、不同发展水平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走到一起,促进人类的和谐与团结。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的背景下,面对共同的灾难,人类更能深刻感受到相互包容、团结一致的重要和珍贵。像奥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会,给了全人类一个保持不同、放下纷争、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的机会,这是办好2022北京冬奥会更重要的一层意义,也是使命。任海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诠释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生动场景。

冬奥承诺,奋斗不止

百年节点,冬奥会的筹办成为天然注脚。

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大众滑雪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20年后已成为中国第一滑雪胜地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当时还只拥有一座规模很小的滑雪场,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当时从未滑过雪,也根本不知道崇礼。

即便是等到2013年中国奥委会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冰雪在中国依然是比较小众的体育运动。这也令(当中国把“三亿人上冰雪”作为申办2022冬奥会的一个愿景时)外界传出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目前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的揭幕只剩不到一年时间,“三亿人参与冰雪”正在不可阻挡地变为现实。

3月20日至21日,时值周末,崇礼迎来今年春节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客流。据张家口万龙运动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力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那个周末,崇礼万龙滑雪场的客流量已经恢复到历史最高峰的八成左右。罗力回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2018至2019雪季,是崇礼各大滑雪场单季客流量最高的一个雪季,就万龙滑雪场来说,单日最高接客量可达1.2万人左右。但在20年前,整个中国一年的滑雪客流量也不过几万人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包括冰雪在内的整个体育产业都受到很大冲击,近几年持续火爆的冰雪运动被按下了暂停键,但罗力认为,随着疫苗的普及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中国冰雪运动将会延续疫情前的火热行情,再度驶入快车道。从滑雪运动的客流量来说,预计2021年至2022年雪季就有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点。

自2003年起就在崇礼建设、运营滑雪场的罗力,可以说是崇礼滑雪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刻体会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冰雪热是必然现象,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和筹办,为中国的冰雪热更是添了一把火。几年前,可能很多人还觉得“三亿人上冰雪”遥不可及,但在罗力看来,这个目标肯定能实现。

首先是硬件的改善。以崇礼来说,世界级的滑雪场群从无到有,并且正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按照黑龙江省滑雪协会副主席姜一海的评价,崇礼的各大滑雪场都已形成了各自较为明显的运营特色,而不再是简单的追求滑雪场的规模大、雪道多。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建成通车,也极大地方便了北京这一全国滑雪人口最多的城市与崇礼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更多的国人去往崇礼、学习滑雪。

近几年,在南方很多城市,冬奥催生了室内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外,有助于滑雪初学者掌握滑雪基本技能的滑雪机也在全国大面积出现,而无论是室内滑雪还是在滑雪机上学习滑雪,体验者最终一定有强烈的愿望走向真正的户外滑雪场,罗力表示,室内滑雪场和滑雪机起到了滑雪扫盲的作用,同时为像崇礼这样的度假型滑雪胜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客源。

冰雪运动因为对场地设施、器材装备的要求较高,曾经与大多数中国人的距离较远。但在北京冬奥的背景下,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条件已经大为改善。依照国家体育总局在2016年发布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预计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达到800座。国内大多数地区都具备了较为便利的上冰雪的条件。

此外,国内很多地方还出台了支持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扶助政策,以北京为例,目前已分三批公布了200所冰雪特色示范校,截至到2019年年底,已有84万学生实现参与冰雪运动。

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是中国的庄严承诺,“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实现将有力促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建设,而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家国相依,命运与共。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临近,个人梦、冬奥梦、体育强国梦正在汇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体育的百年征程是更长远背景下体育新时代的开端,无论一个百年还是几个百年,中国体育奋斗的步伐不会停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