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医院年膁435亿创新高 专家:靠业外支撑非长远之计

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本报资料照)

健保署今公布110年度医疗院所财务报表,医疗院所共有201家整体结余435亿创下历来新高,但医务收支部分仍有62家亏损,显示多数机构获利仍是靠非医疗的业外收入支撑。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表示,近年来受到健保总额影响,医院获利是每况愈下,呼吁政府应逐年调高健保总额,未来才有可改善医院收入以及新药、新科技的引进。

洪子仁表示,审视医院财务报表时必须要有正确认知,就是医疗本业与业外收入必须分开看,其中医疗本业是否获利,更是一间医院能否永续经营的关键,但近年来可看到各家医院的获利随着健保点值以及健保总额不断下调,获利状况每况愈下,恐怕会影响国人的健康权益。

为因应这种现象,洪子仁指出,各家医院只好开发健保不给付的医疗服务,例如健康检查、美容医学两大项,但随着新药、新医疗科技不断问世,医院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健保总额应每年逐步调高,医院才有办法因应收支。

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表示,各医院的规模、资本额、定员、环境等本来就不同,因此财报的呈现,本就不该探讨医院间的排名,应回归到二代健保的资讯透明公开原则,社会大众更需要的是,这份财报的解读与总额在各层级与地区分配的公平性,疫情间虽有健保、特别预算的支持,但仍然可见第一线血汗医护抗争的新闻,公私立医院间是否有劳役不均的问题?都未获得解答。

医改会质疑,有结余的医院金钱流向是否有用在改善劳动、医疗环境?才是民众真正关心,但这些资讯根据健保署上线的财务报告,甚至是视觉化网站上根本无法看出,应提供更易懂的文字说明,例如比对分析、护病比、人事费用等相关指标供全民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