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写日记」终结倒闭危机 怡利电转骨股价翻五倍
一场7年的转型,让怡利电近年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图中白衣者为怡利电董事长陈锡勋。(摄影・骆裕隆)
坐上驾驶座,声控叫出拟人化助理小精灵告知目的地,就能放心踩下油门,接着登场的阿拉丁会指示哪里该转弯、提醒车距,车速、道路速限会直接显示在挡风玻璃上,让驾驶人不用再分神,忙着低头看仪表板、中控台,专心享受奔驰的自由感。这一切能成真,靠的就是怡利电生产的擡头显示器(HUD)。
过去,这是专属于战斗机驾驶的特权,但随着技术突破,此体验已在豪车上行之有年,并慢慢向下渗透到一般车款中。
近年,怡利电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在传统由日本精机、电装(Denso),德国博世(Bosch)、大陆集团(Continental)等国际大厂主导的擡头显示器战场,挤进前3名,仅次于电装、中国华阳集团。不仅让该公司3年股价翻5倍,去年营收更写下历史次高。
风暴》面临砍单、逾10亿赔偿
这背后,是一场长达7年的转型大计。但,怡利电的挑战,比起一般企业更痛苦、更惊险,因为转型故事的起点,是一场可能摧毁这间公司的品质风暴。
「我们可能要过那种穷人的日子了。」2015年的晚夏,下班回到家的怡利电董事长陈锡勋对妻小这么说。
很难想像,好不容易在车载影音导航系统上站稳脚步、获日本丰田、本田青睐,2014年才创下史上最佳营收、最高EPS的怡利电,会走到这步田地。
2015年年中,怡利电陆续接获多家客户反映产品失效,连环爆代表并非个案,这把火就这样烧出员工口中的「PCB(电路板)灾难」。
当时,怡利电绝大多数的产品,搭载同供应商生产的电路板,使用的是当年相对先进、工艺复杂的8层板,但没想到,供应商更改制程却没有告知,造成重大的隐藏瑕疵,杀得他们措手不及。
「有些化学药剂没洗掉,残留在PCB上,就这样慢慢腐蚀铜箔,造成短路。」陈锡勋解释。因此爆出问题的时间点,有的快、有的慢,当车子已经卖到全世界,系统又装在车上,该怎么办?何时会发生问题也不知道。若想求偿,得召回全部的不良品,一一送检,证明原因出在零件上,但这做法成本更高,还涉及车厂客户的意愿,换言之,诉讼上举证困难。
「 PCB事件冲击之大,等于公司具备了充足的倒闭风险。」他说。
当时,怡利电面对的情况是,第一,占营收7成的订单断崖式下滑;第二,不仅厂内一大堆库存,全部变成废物,还得低声下气拜托上游供应商,试图取消尚未出货的订单;第三,可观的赔偿金,「如果卖出去是价值一万块,大约要赔4到5倍。」总金额高达十几亿,甚至超越怡利电的实收资本额。
「你怎么还在这公司?这艘船都已经快要沉了。」这是来自丰田、本田合作窗口,对怡利电行销处副总经理吴睿升说过的话。当时,他已进入公司15年,从最基层的小业务,一路做到行销二处处长,负责整个亚太区业务。
事件爆发后,怡利电时任行销业务副总出走,吴睿升却没有跳船,固然有性格上的念情,但光靠饮水思源的心不够,他看见的是,公司营运快灭顶,但斗志却不灭。
改革》推行「第一次就做对」
陈锡勋不甘让一手创立,挺过30年的公司就这样被扫出市场,他不浪费时间怨天尤人,因为要活下来,决策得快。
第1步,他要求简化PCB规格,选更稳定的技术,来降低风险;第2步,改变商业模式、接单策略。过去,怡利电耕耘的就是直接与车厂合作的前装(OE)市场,但分到的却是特仕车,所谓特仕车,指的是当车厂车子卖不动时,会添加一些加值产品、服务,以利销售。
此类生意的促销本质,让订单没有可预测性,客户一下单就是急单,要求3个月、半年内开发完成,让采购计划也难以执行,车厂可能加装个1、2年,又决定不装了。
这次,他的目标很清晰,公司要做正规的前装生意,要从设计开发(design-in)阶段开始赢得车厂的心,让怡利电产品跟着新车一起上路,这类的产品生命周期,至少有5年到7年,同时还能掌握总量与出货时程,减少不必要的库存浪费。
第3步,推行「第一次就做对」运动,做最难的企业文化改造。从品质跌倒,就要从品质站起来,陈锡勋要利用危机,把公司的五脏六腑全换新。
第一次就做对,基本精神是要通过严谨、绵密的事前计划,来减少浪费、避免重工。一个好计划,包含清楚的任务目标、期限、可能遇到的风险与困难、因应对策。接着是执行,最后是回头检视,反复验证,只为让下次计划能更完善。说来容易,但人的惰性很难扭转。
与车厂共同开发,是一连串相互配合的过程,因为每个协力厂商的设计,都牵一发动全身。「工程师常常做的根本不是车厂要的东西,(出现)几次,客户就会直接抱怨到我这。」陈锡勋说,第一次就做对,也是在训练员工,凡事都要问清楚,没有模糊空间。
一个产品设计案,与车厂往来沟通的文件,可以从地上一路叠到天花板。刚开始推,员工叫苦连天,甚至有人提议设专责部门来「写报告」,好让研发人员专注研发,马上被他打枪,「就是要工程师详细思考车厂每个要求的意义,找人代笔,做了等于没做,是双向浪费!」
在客户的要求下,工程师很快就适应,但要把此观念拓展到车厂之外,陈锡勋得更用心。
甚至,怡利电自建了一套管制系统,员工每天都要填写工作纪录与明日计划,哪些时间用在专案?投入学习或管理工作的时间又有多少,让他们通过反复操练,内化成习惯。
写周报都有员工哀哀叫了,何况日志?「我不怕反弹,我怕的是敷衍。」陈锡勋开玩笑说,基层员工倒也不敢反弹,因为自己很凶,最难改变的,是一路相伴公司成长的老干部,「我说,我每天找秘书盯你,看看你什么时候才能够改变你自己。」任何因计划不确实产生的浪费,他一定追究到底。
复活》新技术敲开中国市场
怡利电总管理处副总经理柯茂全形容,陈锡勋的凶是表象,做车厂生意,严谨是必要条件,他花更多心力,向主管、员工谈「为什么?」
「我的方法就是,不停的哀嚎、不停的讲。」陈锡勋说,为了展现决心,自己会写感性文章,贴在内部的Line群组,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苦心,「我会故意切一块、一块,怕他们读起来太多了,吃不进去。」
人的观念转变,无法一步到位,就像要赢回车厂信任,怡利电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怡利电的擡头显示器,从奥迪A6的后装版开始练功。这个生意没让它赚到钱,因为拆开仪表板的成本比产品售价还高,却让它赢得了进口车的实绩。接着,它抓紧机会,切入中国豪车一汽红旗体系,这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各国的指定座车品牌,顺势敲开更多中国车厂大门。
转骨有成的怡利电,毛利率4年成长逾10个百分点,去年前3季EPS,是前年全年的2倍多。一位本土投顾研究员表示,擡头显示器目前渗透率仍低,若一般车把这个变成标配,成长潜力惊人,拥有技术与实绩的怡利电将受惠。但导入速度、规模取决于车厂,它能否走出中国市场,也值得观察。
同业对怡利电的评价是「很敢创新」。从录影带回带机起家,转到车用手持听筒,再发展出影音导航系统,到现在的擡头显示器,怡利电的产品越做越难,系统复杂度也越来越高。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怡利电用成绩单告诉我们,面对危机时,一定要有所行动,做的产品或许得一直变,犯错也在所难免,但绝不能原地踏步,危难中的磨练,才是让人浴火重生的契机。
商业周刊18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