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人数飙高!医忧恐破千破万:目前最需要的是这件事

国内今(3)日新增183例本土个案,再创新高,医忧确诊人数恐破千破万。(图/陈俊吉摄)

本土疫情持续延烧,国内今(3)日新增183例本土个案,再创新高,且已连三天破百,ICU医师陈志金透露,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确诊数字有可能会呈现指数型成长,甚至破千、破万,不过他也呼吁不必惊慌,我们将进入「与病毒共存」的疫情新阶段,并指出目前最需要加强的就是民众的心理建设。

陈志金今天在脸书表示,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确诊数字有可能会呈现指数型成长破千、破万,但是就像飞机上机长的广播一样,这只是一段不稳定气流,通过了,我们就会安全的降落目的地,就像欧美、日、韩、新、马等其他国家的经验一样,病例数会快速上升然后下降,进入「与病毒共存」的疫情新阶段。

陈志金指出,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农历年前以游泳来比喻抗疫说「疫情刚开始时,我们不会游泳,看到「水」(病毒)就会害怕,但是现在的Omicron和Delta株不同,这个「水」没有那么深,可能只及膝盖、腰部,顶多只到胸部,不太会淹死人,而且和两年前不同的是,我们现在大部分人都会游泳了(已完整接种疫苗),」所以不要因为确诊数字很高就感到害怕」。

陈志金说,台湾虽多次成功清零,但「与病毒共存」一直不是大部分人的选项,目前还需要加强的是民众的心理建设,因此他想分享下列5大「心理加强剂」:

1. 我们真的守得很好了,如果有一天,确诊数真的呈现指数性上升,成千上万的时候,大家也不必感到惊恐,更不要互相指责。

2. 万一自己或家人确诊了,也不必感到惊慌,因为大部分都是轻症,多注意重症的征兆就可以。轻症不必住院,住在加强版防疫旅馆(未来甚至有可能是居家),以保存医疗量能。

3. 不要责怪任何人,这也不是任何人的错,是病毒的错;不要去怪公司的同事、朋友、家人,为何把病毒带进来,没有人会刻意要害身边的人的;也不要去排挤、歧视染病的人。

4. 万一你是家中、学校、公司里的第一例,也不用感到内疚自责,觉得是自己害了身边的人,病毒是很难防的,大家都尽力了。

5. 小心提防有心人士过度渲染「防疫失败」、「对死亡病例大作文章」、「谁谁谁下台」…等等希望分化国人、击溃国人信心的资讯战。

陈志金呼吁「会击垮我们的是人性,不是病毒」,失去了彼此的信任、造成社会分裂的后果,远大于病毒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