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运村”的日子更红火
位于北京东北部深山里的密云区大城子镇河下村,风景秀丽。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撑,被认定为集体经济薄弱村。2021年底,来自北京首发集团的郑忠义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河下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60万元以上,实现新突破。
下了京承高速,不远处就是河下村。在村委会大院里,记者见到了郑忠义。他面色黝黑,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身着朴素的短袖、长裤,很接地气。“欢迎欢迎,先到办公室坐坐,喝口水。”
办公室不大,一张办公桌,一台旧电脑,相对摆放着四五把椅子。“刚在这开了个会,跟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聊聊红运农谷的事,还没来得及收拾。”郑忠义笑着说。红运农谷是什么?记者好奇地问。“我们正在为河下村打造‘红运村’品牌,其中包含‘红运农粮’和‘红运农谷’两个项目。”说起村里的发展,郑忠义侃侃而谈。
“红运农粮”特色农副产品,是利用复耕土地和荒坡,种植玉米、小米、油葵、黏高粱、红薯、中草药等特色作物,并通过深加工,延伸开发农副系列产品,包括高粱黏饭、高粱粽子等。“红运农谷”则指的是休闲农业,以贯穿村域的红门川河为核心,建设“一廊两园”,既形成生态景观,又为休闲农业产业带来助益。目前,村里的精品民宿院落已增至16个,其中4处已投入运营。在这两个项目的支撑下,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过60万元。
为什么叫红运?郑忠义微微一笑,回忆起刚来村里的情景。“其实成为第一书记前,我曾来过河下村。”那是2021年夏天,首发集团与河下村开展党建共建,组织支部党员到河下村开展党日活动。“当时我们对这里印象很好,自然环境很棒,老支书给我们讲了很多村子的红色故事,是很有生机和活力的一个村。”从村里老人口中得知,抗日战争时期,8名八路军战士牺牲在这里,村民一代代自发守护烈士墓。
令郑忠义没想到的是,他与河下村还有后续缘分。“2021年年底,领导找我谈话,征询是否愿意到河下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我特别惊喜,当时就一个想法,必须去。”郑忠义说,其实河下村的基础很不错,民风淳朴,缺少的是发展方向。“有集团和市区各级部门的支持,每年达到村集体的增收目标并不难。”郑忠义的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他希望能激活村里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帮助村里建立起发展的框架,打好基础。
距离村委会100多米的地方,有个大碾子,很多上了年纪的村民,喜欢聚在这里乘凉聊天。郑忠义没事的时候也来,就坐在村民中间,听他们讲村里的大事小情,也了解村里的年轻人。“谋划村里未来发展的时候,我就把他们都叫过来一块商量。‘红运’这个品牌,正是大家的智慧。”郑忠义介绍,“红运”里包含了3个“红”:村里传承的“红”色文化,村前流过的“红”门川河,还有村里盛产的“红”高粱。
目前,河下村正在建设“无废乡村”,通过构建有机肥产业链,在实现农林固废循环利用的同时,推动“红运农粮”种植向生态有机农业转变,并通过治理固废污染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民宿、休闲观光农业为支撑的“红运农谷”发展。
“我的任期预计在2026年1月份结束。接下来的时间里,还要继续拓展‘红运’品牌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培养创业带头人,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村。”郑忠义说。
(本报记者 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