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旧小区“改”出新貌“造”就幸福

□叶温婉

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4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8万个。分省看,山东、河北、江苏、浙江、辽宁、上海等6个省份开工率超过5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推动下,各地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分步骤、有计划地对一些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着力补齐老旧小区在设施、服务等方面的突出短板,解决一批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大事,也是民心工程。唯有久久为功持久发力,才能把这项涉及面广、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江苏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适宜推广应用技术手册(试行)》,整合了适老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等理念,提出基础设施改造和公共空间优化等技术体系,并列举技术要点,提供“菜单式”改造清单。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改造重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定能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惠及民生的好事做好。

老旧小区改造既要抓好“面子工程”,也要做好“里子文章”,有“力度”更有“温度”。譬如,淮安的长江路街道在小区提升改造过程中,重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心放在修复路面破损、实行雨污分流、拆除违章建筑、科学规范停车位等群众关切的工作上,既补齐老旧小区配套设施短板,又不断完善区域服务功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环境从“差”到“美”、道路从“坑洼”到“平坦”、停车从“乱”到“规整”,小区“颜值”不断提升、“内涵”不断丰富,改出了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今天,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注重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也要考虑如何根据实际条件打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新建楼宇能够利用前沿技术和手段的“风气”之先,老旧小区改造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更要“化蛹成蝶”,跟上时代。利用老旧小区“大手术”机会,集约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尤其用数字技术让老旧小区的“后发优势”得以显现。将智慧元素融入其中,将安装智慧养老抚幼设施系统、智能停车充电系统等设备,让老旧小区变身“智慧社区”,让居民共享数字生活。

当前,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期盼从“颜值”更加迫切地转向“气质”。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针功夫”,用耐心和细致,既做精“面子”,又备足“里子”,让社区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进一步推动实现人民群众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飞跃。

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期待更多老旧小区能够华丽转身,让居民享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更能体会到生活方式的跃升,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